前言

這一系列文章算是讀完《金匱要略淺注》中風歷節第五的處方相關小筆記。

侯氏黑散小筆記

風引湯小筆記

驅風至寶膏小筆記1

驅風至寶膏小筆記2

(補)呂純陽大丸(這個查不到處方)

5.防己地黃湯

本篇是第五個處方,防己地黃湯。

6.頭風摩散 7.(補)資壽解語湯 8.(補)地黃飲子 9.(補)三生飲 10.(補)三因白散 11.(補)黑錫丹 12.(補)加味六君子 13.桂枝芍藥知母湯 14.烏頭湯 15.矾石湯 16.古今驗錄續命湯 17.千金三黃湯 18.近效朮附湯 19.崔氏八味丸 20.千金越婢加朮湯

金匱要略淺注原文闡釋

(更有)防己地黃湯。治(風逆入心。風乘火勢。火藉風威。其)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熱迸於內。而外反)無熱。(浮為風之本脈。而風火交煽。)其脈(益)浮。

防己地黃湯用「風火交煽」的機理來解釋防己地黃湯,並認為「風逆入心」,影響到心主神明的作用,而有「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的表現。脈象表現是浮脈。

在靈樞本神篇,「心藏脈,脈舍神」,心—脈—神是互相連動的。可以參考此篇文章。

五藏藏神的初步探討(1)

此亦風迸入心之治法也。徐靈胎云、此方他藥輕而生地獨重。乃治血中之風也。此等法最宜細玩。

徐靈胎先生強調,這個方生地的劑量最大,目的是治「血中之風」,值得細細思考。

地黃的本經條文:甘、寒,無毒。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輕身不老。

愚按、金匱書寥寥數語。讀者疑其未備。然而所包者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