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金匱要略淺注》中風歷節第五在2020/04/21那天念到一個段落了。總共有十六節,不過處方非常的不熟。把該篇章與陳修園等引用其他醫家補充的方劑先條列如下,附上查詢到的一些資料,當作讀後一些小功課。這是第三個作者補的處方,驅風至寶丹。

不過驅風至寶丹的前置條文有點多,所以會分成兩篇文章撰寫,第一篇是金匱要略淺注的原文再闡釋,第二篇預計是驅風至寶丹的出典與作者原創方義。本篇是第二篇。

第一篇連結:

驅風至寶膏小筆記1

若風火交煽。喻嘉言取用驅風至寶膏甚妙。

這是金匱淺注的原文,提示風火交煽要考慮喻嘉言先生的驅風至寶膏。從這個線索我們可以追到喻嘉言先生的著作《醫門法律》裡頭有驅風至寶膏的紀載。

醫門法律原文

祛風至寶膏 治諸風熱。  防風(一兩半) 白朮(一兩半) 芍藥(二兩半) 芒硝(五錢) 石膏(一兩) 滑石(三兩) 當歸(二兩半) 黃芩(一兩) 甘草(二兩) 大黃(五錢) 連翹(五錢) 川芎(二兩半) 麻黃(五錢不去節) 天麻(一兩) 荊芥(五錢) 山梔子(五錢) 熟地黃(一兩) 黃柏(五錢) 桔梗(一兩) 薄荷(五錢) 羌活 人參(各一兩) 全蠍 細辛 黃連(各五錢) 獨活(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茶酒任下,臨臥服。

跟金匱要略淺注所引的驅風至寶膏,組成大致上相同,有兩味藥劑量不同:防風二兩半、川芎三兩半。

按:此方亦表裡通治,即前防風通聖散十七味,更加熟地黃益血,人參益氣,黃柏、黃連除熱,羌活、獨活、天麻、全蠍、細辛去風,乃中風門中不可移易之顓方。又非前通套泛用之方比也。

正當煩惱要怎麼分析這個處方的時候,還好喻嘉言先生給了一個提示,就是防風通聖散+熟地、人參、黃柏、黃連、羌活、獨活、天麻、全蠍、細辛。做成心智圖圖解如下:

小結

不知道雖然名為膏,但是其實是製成丸。不知道抄寫是不是有誤。如果用「驅風至寶丹」來查詢的話,可以查到《奇效良方》明,董宿,公元1470年(明·成化六年)就有收錄驅風至寶丹了。手上參考書籍還不足,沒辦法確認是否這是最早的方書收錄。

另外在查閱《醫門法律》時,其「中風門諸方」一舉擴編成50個方,首方跟第二方剛好也是侯氏黑散跟風引湯,驅風至寶膏在第十四方。待以後有機會再來讀《醫門法律》中風門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