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難曰:七衝門何在? 然: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胃為賁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腸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故曰七衝門也。
這一系列文章的目的是以難經七衝門的各門為線索,嘗試搜索典籍相關資料。以下先列出文章篇目,中間為魄門相關資料蒐集與小結,最後是這次寫七衝門的心得,也做為本系列文章的總結。
唇為飛門
齒為戶門
會厭為吸門
胃為賁門
太倉下口為幽門
大腸小腸會為闌門
下極為魄門
魄門除了在難經七衝門記載以外,另出內經只有一處,在《五藏別論》:
黃帝問曰:余聞方士,或以腦髓為藏,或以腸胃為藏,或以為府,敢問更相反皆自謂是不知其道,願聞其說。 歧伯對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寫,名曰奇恆之府。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寫而不藏,此受五藏濁氣,名曰傳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輸寫者也。魄門亦為五藏使,水穀不得久藏。所謂五藏者,藏精氣而不寫也,故滿而不能實。六府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然者,水穀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故曰:實而不滿,滿而不實也。
王冰在此段注解:謂肛之門也,內通於肺,故曰魄門,受已化物而為五藏使然水穀亦不得久藏於中。
丹波元簡先生講得好像比較清楚一點:「魄與粕通。《莊子‧天道篇》:「古人之糟魄已夫」《音義》:「司馬云,爛食曰魄。一云,糟爛為魄。本文作粕。」蓋肛門傳送糟粕,故名魄門。
張介賓先生解釋「亦為五藏使」:「雖諸府糟粕固由其瀉,而藏府升降亦賴以調,故亦為藏使。」(黃帝內經集解,龍伯堅,P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