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厭的解剖順序

四十四難曰:七衝門何在? 然: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胃為賁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腸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故曰七衝門也。

《四十四難》論述了從「唇為飛門」到「下極為魄門」總共有七到關卡。如果以「會厭」作為關鍵字同樣查詢《難經》本文的話,另外一段出現在《四十二難》,論述消化系統解剖的段落:

四十二難曰:人腸胃長短,受水穀多少,各幾何? 然: 胃大一尺五寸,徑五寸,長二尺六寸,橫屈受水穀三斗五升,其中常留穀二斗,水一斗五升。 小腸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受穀二斗四升,水六升合合之太半。 廻腸大四寸,徑一寸半,長二丈一尺,受穀一斗,水七升半。 廣腸大八寸,徑二寸半,長二尺八寸,受穀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故腸胃凡長五丈八尺四寸,合受水穀八斗七升六合八分合之一,此腸胃長短,受水穀之數也。...(五臟略)... 胃重二斤二兩,紆曲屈伸,長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徑五寸,盛穀二斗,水一斗五升。 小腸重二斤十四兩,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 左廻疊積十六曲,盛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太半。 大腸重二斤十二兩,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當齊右廻十六曲,盛穀一斗,水七升半。 膀胱重九兩二銖,縱廣九寸,盛溺九升九合。 口廣二寸半,唇至齒長九分,齒以後至會厭,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兩,長七寸,廣二寸半。咽門重十兩,廣二寸半,至胃長一尺六寸。喉嚨重十二兩,廣二寸,長一尺二寸,九節。肛門重十二兩,大八寸,徑二寸大半,長二尺八寸,受穀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如果把口到肛門段用藍色字樣標地起來,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四十二難身體消化系統結構的順序:

口→唇→齒→會厭→咽門→胃→小腸→廻腸→大腸→肛門

左廻、右廻、廣腸不太確定順序,參照了一下《靈樞腸胃篇》的段落:

黃帝問於伯高曰:余願聞六府傳谷者,腸胃之大小長短,受谷之多少奈何?伯高曰:請盡言之,谷所從出入淺深遠近長短之度:唇至齒長九分,口廣二寸半;齒以後至會厭,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兩,長七寸,廣二寸半;咽門重十兩,廣一寸半。至胃長一尺六寸,胃紆曲屈,伸之,長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徑五寸,大容三斗五升。小腸後附脊,左環回日迭積,其注于回腸者,外附於臍上。回運環十六曲,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三尺。回腸當臍左環,回周葉積而下,回運還反十六曲,大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長二丈一尺。廣腸傳脊,以受回腸,左環葉脊上下,辟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腸胃所入至所出,長六丈四寸四分,回曲環反,三十二曲也。

口→唇→齒→會厭→咽門→胃→小腸→廻腸→廣腸/大腸→肛門

得到了一個大致上的順序。對照《靈樞解難》有「消化道長度古今對照表」的整理順序:

靈樞解難,P261,ISBN 978-7-117-16850-2

靈樞解難,P261,ISBN 978-7-117-16850-2

所以第一步,我們先列出口到肛門段的區間之後,把七衝門再擺進來:

口→唇(1.飛門)→齒(2.戶門)→會厭(3.吸門)→咽門→(4.賁門)→胃→(5.幽門)→小腸→(6.闌門,大腸小腸會)→廻腸→廣腸/大腸→肛門(7.魄門)

到目前為止,會厭的解剖部位就比較清楚了。

Youtube有一個解剖教學影片可以參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rZ3LZqrV7w

會厭的功能

會厭的功能根據《憂恚無言》是「會厭者,聲音之戶也」聲音出入的門戶。

黃帝問於少師曰:人之卒然憂恚,而言無音者,何道之塞?何氣出行?使音不彰?願聞其方。少師答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會厭者,聲音之戶也。口唇者,聲音之扇也。舌者,聲音之機也。懸壅垂者,聲音之關者。頏顙者,分氣之所泄也。橫骨者,神氣所使主發舌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