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ya 的 Worthy Five ✋🏻


1.近期有什么值得再试的食物(🥬、☕️、🥃)? 聊菜谱可是难倒我了,倒可以提供一个速食路线,打开淘宝搜喜爱的粉面找一些评价不错的当地店铺,试图邮寄一些速食过来。翻开三个月来的飞行记录,近期吃过值得一提的小吃未免也太多了,比如说,南昌拌粉、泉州面线糊、台州麦虾、普洱豆汤米干、南宁老友粉等等。可惜只有柳州螺蛳粉的配方适合工业化,不然这些粉面都值得大红大紫。那么还是去现场吧,永远能记得第一次落地泉州的体验,深夜里从晋江机场下飞机去吃一家24小时营业的面线糊,生活的滋味被一口热汤面唤醒,这份惬意无比熟悉又贴切自然,然而环顾四周,全都充斥着我听不懂的闽南语,好像下一秒开始,侯孝贤的南国的画面徐徐展开,对了,那家店叫做「小怣面线糊」。

2.近期你的城市中有什么值得再去的地方? 北京疫情反复,影院剧场live house几乎都要灭绝了,不过也正好,大家可以从秋高气爽切换到寒冬凛冽的状态下多逛公园,深切体会一下大自然的变化莫测。就像从「地坛」到「雍和宫」这种已经过期的银杏观赏路线一般,北京有太多古建筑所在地也能承载人文+自然气息,可以去「北京文博」公众号去预约自己感兴趣的博物馆。之前去过「西黄寺」,也是「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可以理解为Buddha的驻京办。作为现存北京唯二的藏传佛教寺庙,这座寺庙拥有近乎罕见的汉、藏、印风格的石塔,是乾隆皇帝为当时在寺内圆寂的六世Buddha而建。

3.近期有什么值得独自或和友人玩的活动(🎮)? 听黑胶。这句话说出来就显得我非常old school,不过我其实是在流媒体时代长大的人,别说买黑胶唱片,甚至都没有买磁带买CD的经历,直接是iPod到各大平台流播服务一路听歌听到现在,也是因为自己有看演出的习惯才会买黑胶当作心水乐队的周边,然而没有尝试过真正听黑胶,对所谓「黑胶唱片发出的声音让人感到温暖」的论调没有感觉,直到最近听Pink Floyd的《Wish You Were Here》的时候,发现开头是单声道,因为之前听的流媒体都没有过这个版本,当时以为是唱片出了问题,重新又放了一下唱针才知道是故意设计的,后来无意中看到一个资料才明白创作者的意图,在此就不赘述了。音乐唱片工业的变迁是一个大的话题,也无法简单理解,但我认为大家体会一下不同媒介形式下听音乐的感受,应该听出和以往不同的体验。

4.有什么问题值得问一问? 一直非常庆幸自己在足够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肉身欣赏过了电影场景下才有的风光大片,但还是会困惑「旅行中如何平衡拍照和游玩之间的关系?」,前一阵子去冷嘎措拍贡嘎雪山倒影遇到为了抢无人机机位的破口大骂的大叔大妈,自己也曾在专心致志观日落佛塔之时被呵斥「不拍照就不要占好的机位」,长焦镜头+无人机成就了新时代的老法师,也成就了小红书里抖音里无数人争相点赞的网红景点。我是不赞同吐槽小红书里充斥「照骗」的观点的,毕竟再好的设备都无法完美还原现实的场景,摄影师完全有P图的权利,只是如果旅行只是冲到全网安利的网红打卡地拍同一个景别拍一百张再修图发社交媒体,未免有些失掉「去远方」的价值罢了。

5.推荐一本书吧 最近刚刚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完成一年一度的「阿巴斯」电影大师班,自然会推荐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这本书是他在世界各地开办电影工作坊期间的讲课内容的整理,里面更多涉及的是拍电影的创作经验,但对于很多并没有看过很多「艺术电影」的朋友来说,这本书可能有些难以进入,于是更加推荐被誉为“电影的圣经”的《电影是什么?》,法国新浪潮电影之父巴赞在这本书里面讲述了有关电影的一切,非常有趣的地方则是他探讨了戏剧与电影、文学与电影、电视与电影的关系,这类话题也是我在成为影迷过程中经常性的思考,发现自己和大师有所共鸣,有种实践出真知的实践感。举个实际的例子,如果你有机会看过《沙丘》在电影院的不同版本,你应该会体会到2D IMax和3D之间的观影体验的不同,这种电影就是必须要在电影院观赏的艺术作品,而《沙丘》本身是有原著文本的,也有改编游戏等诸多形式来展示他的宇宙,通过真实感受不同艺术载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你可以对原本习以为常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  tanya  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