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們分析了特斯拉老闆 Elon Musk 的溝通秘訣,下的結論是他完全打破賈伯斯時代企業領袖的模板。他就是一個尷尬的技術天才,所以:

很巧的是,最近有另一位時常出現在西方媒體的企業領袖,就完全是 Elon Musk 相反 - WeWork 共同創辦人暨前執行長 Adam Neumann。

Untitled

他2019年因為諸多誇張的公司內幕及個人行為,成為全球科技媒體的抨擊對象,還被趕出自己的公司(雖然投資人為了要他滾蛋,給了他近兩億美金,真的)。

今年因為新書 The Cult of We 出版,再度登上了新聞版面。

雖然他變成大家的笑柄,但可別小看這個人:他曾經靠自己的魅力,幫一個「沒什麼創新科技或商業模式」的公司,募到超過兩百億美元的投資 🤯

我們是專門研究演講及溝通能力的團隊嘛,所以當然無法抗拒,馬上回去看他過去的一些訪談跟演講影片,來看看他在演講跟溝通上,是不是真的有一些秘訣。

結果發現:他的溝通能力,確實是非常的驚人。

我們不該模仿他的貪婪(多貪婪?把公司商標登記在自己名下,然後再以五百多萬美元賣回給公司)跟扭曲事實(多扭曲?發明沒人看過的財務指標,掩蓋公司不賺錢的事實),但我們可以學習他的溝通技巧(但請用這些技巧來做好事,拜託)。

無法分析的:個人特質

首先,他的個人魅力是很難分析的:除了人帥長得高(196公分)之外,他散發著一股難以形容的信心及正向渲染力,就連看 Youtube 影片也可以感受到。甚至有一些人把他的長頭髮,跟耶穌基督比較,說他就好像「救世主」一樣。

但這個不容易理性分析,所以我們就承認它的存在,但是跳過。

他有什麼其他的「秘訣」是我們可以拆解,並從中學習的呢?

一:用感性訴求,瞄準大家內心的渴望

首先,請直接看這段影片中,Neumann 介紹 WeWork 的方式:

https://youtu.be/I_YrZU441Os?t=147

他有說 WeWork 的產品是什麼嗎?沒有。

技術?也沒有。商業模式?也沒有。

他只是說:每一個人都渴望「屬於」一個大的群體:

So you know... we like to say this is for the we generation: anybody that wants to be a part of something greater than themselves, who wants to bring meaning and intention into the workplace, bringing those two things together, is a member of the "we generation."

And the money tends to follow.

你看,他連 slogan 都超級會:This is the "We" generation - 這是一個「我們」的世代。非常會想口號。

節目主持團隊讚嘆「對啊!」之後,他緊接著說:

You know, I think all of us naturally want to be part of a community... when we're in school, when we go to college, it's such a great thing, and... everybody wants to be part of something greater than themselves.

我們碰過99%的創業家,都是從「理性」或甚至技術的角度,來跟大家訴說他們的公司在做什麼,但其實「感性」的訴求,時常強大許多。

Adam Neumann 就不忘這一點,所以他常常在演講跟訪談開頭,就馬上用感性的訴求。

而且注意了,這個感性訴求是非常一致的 - 他不僅公司就叫做 WeWork 而且後來改名為 The We Company,而且不論出席什麼樣的場合,都打著這個理念:

It's not about me, it's about 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