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de> 📌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册) 提到了三个摄影的原则 ‣ ;于是我想基于这些原则对我以往的摄影作品进行批判性的审美活动,提供一些向过去的思考

</aside>

根据你已学到的基本原则,对照每幅照片向自己提问: 1.这幅照片的主题是什么? 2.摄影家是怎样把关注点集中在被摄主体上的? 3.摄影家为了使画面简洁,做了些什么以及没做什么?

这些照片的背景故事

大概是我2017年6月还在读大二的时候拍的了,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卷胶片。使用的是我在咸鱼上淘来的一个 mamiya 牌子的傻瓜35mm胶片相机。我记得当时拿到相机和胶卷真的兴奋得不行,刚开始还不会装片,于是看了一些 YouTube 上的教程我才学会如何装胶卷。

由于大学在徐州,所以我就拍了一些学校的景色,后半卷是去爬云龙山时,在山上看夕阳时拍下的风景。

这个傻瓜旁轴相机应该是用的 35mm 的广角镜头,使用的胶片我记不太清楚,但应该是当时只卖 14 块钱的富士C200,颜色偏绿。这个相机是估焦的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一般也不会清晰,光圈似乎是固定在了 f.4 。胶片冲洗扫描我送去的画英雄,用了诺日士扫描仪。

第一卷啊,当时是很激动的,虽然没出什么好片子,而且相机也不怎么会用,有时候欠曝光了闪灯也不知道,但一般都在白天拍所以出来的片还可以。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032b2487-c676-4f25-8bbc-5462ebd61139/25905822736_319b25bae2_k.jpg

基于“*原则 ”*对照片的评价

<aside> 🗣 备注:由于是基础的摄影原则评价,所以会尽量保持照片的原样:不裁剪不调色

</aside>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a52c5d9e-4fbd-44a7-b30d-48aa0770db36/Untitled.png

按下的第一个快门 (图1)

这一张是我们学校食堂旁一条小河的景象。主题是想拍下湖面、树木形成的景色。这一幕景色我没有认真挑选,所以看得出画面有一些失调,左上角的空白有一些夸张,而下面的湖面不够看,如果把倒影也拍下来将会更加美丽。

我聚焦在了大概3~4米的距离,所以右边的柳树在景深之内比较清晰,而河对岸的树就显得模糊不清。今天看了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册) 关于聚焦和景深方面的章节,了解到对焦到远处时的景深会更加大。所以这一张照片本应该使用无穷远的焦距,这样前景的柳树和背景的河对岸都会清晰。

这张照片的画面还算简洁,但左侧的树和右侧的柳树有点冲突。如果镜头向右转一下拍到柳树的树干,整个画面会有一个支点,不会像现在这样飘在空中,同时也会裁掉左边的一些树木。

图1

图1

一些建筑物(图2~4)

我当时在同一个机位拍下了这栋教学楼的不同画面。主题就是我们学校教学楼背面这一段有意思的装饰性圆柱+曲梁。

图2与图3的不同仅仅是相机向左转动了一些。我当时拍 图3 可能想的是拍一张使用这颗小树作为中间线的画面,最终得到的结果不尽人意。因为图3中画面左侧的大窗户将观者的注意力从装饰圆柱+曲梁转移了,同时画面看起来像被这棵树割裂。

关于画面简洁性,我初看两张照片都不喜欢,首先是教学楼左侧这面没有窗户的大墙占了画面太多了,显得很空。

思考了一会后,我发现图2中的左侧空白与图3的不同,图2拥有一种 “留白” 的感觉,同时白墙旁边没有干扰物,拥有一种整洁的感觉,这可以衬出装饰建筑的美感。于是考虑了三原则后,图2明显是更好看的。

图2

图2

图3

图3

图4是一段弧形的玻璃走廊,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很好看,于是我拍下了这一幕。虽然这些花玻璃砖不太是特别干净,但由于透视使得间隙形成一层层的圆弧,具有几何美感。

由于使用了广角镜头所以透视畸变很明显,我觉得对于这张照片来说畸变是有益的。但照片处于一个有点尴尬的状态,畸变的夸张似乎没有很明显的展现出来,而画面左边的走廊是还有更多的玻璃砖的,没有拍下去。当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往右边的玻璃墙上靠,再往左边转动镜头,如此一来将会突出走廊的弯曲和长度。

在画面整洁方面这张做的不错,除了建筑物没有其他干扰的元素,在调色方面修改一下应该可以得到更加“洁白”的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