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和 @毛远 录播客的时候,谈到了一个困扰自己许久的问题:如何找到你自己热爱的事情。
这个问题困扰就在于,自己从未有过这方面的困扰,但是身边有位很要好的朋友,却对这个问题有不少困扰。我们探讨过也不止一次,但自己只能感性的回答诸如 —— 你品,你细品,它就出来了这种鸡汤,或者发给他保罗 · 格雷厄姆的那篇《天才的车票理论》,也就止步于此了。
具体的建议才是好建议,只提供情绪价值并不能真正解决困扰。
恰好和和毛远在聊播客的时候,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一番探讨意外发现了另一种视角,以及可以衡量的方式。在这里综合整理下来,也算是回应下那位好友的问题。
保罗 · 格雷厄姆的那篇《天才的车票理论》其实提供了一种「证明」的方式,即如何哪些标准的事情才算得上是热爱的事情。
但这些年才明白,并非所有人都像自己一样兴趣广泛,这并非贬义,而是一种现实。而常见的挖掘热爱事情的方式,总是让我们去找那个自己「不给钱也愿意做」的事情,并且乐此不彼。
想起个段子,每当我这样说时,那位朋友就会真诚地提问:那睡觉算不算呢?这时候我就不知道说什么了,好像床垫试睡员也并非是天天睡觉。
当然,按照保罗 · 格雷厄姆的理论,你的这个热爱需要有一定的「外部性」,即对其他人也有帮助,才是一个比较值得投入一生去热爱的事情。
但这种思路有一个缺陷在于,就像是股票中的做空一样是没有上限的 —— 这世界上有那么多能做且能帮助别人的事情,那么到底探索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万一这个事情自己七八十岁才找到怎么办呢?
不过我们可以从上面的思路借鉴到一个证明自己热爱的标准:自己乐此不彼,且对他人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