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cl2k-jzLdIP0x7-Z1SF79w

端午节去城里转了转。

虽然平时地理位置上就在城里,但我却是游离的。我事实上没有生活在任何一个地方,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已。

很久没有去看看物理距离很近,但完全是外部世界的人在做什么了。

于是去了一趟王府中环,逛了逛,主要是看看人,和人都在买什么。

感觉还蛮好的,和国贸有点像,牌子也差不多。

彩虹装置做的挺漂亮,但是一看就能想到这东西是怎么做的,怎么构思的。

一个艺术品商店,在卖大量的复制品。你可以说这不是艺术,而是艺术的周边,艺术带给它的是认知溢价。

一个超大的毛绒玩具店,以前买过的很多品牌都有,摆在开架货柜上。火烈鸟啊,角马啊,蟒蛇啊,大家都成堆的挤在一起。还是很可爱,但却觉得它们死了。没有像之前发现有趣的动物玩具那样,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场景,让你觉得想要和它交个朋友。

一个烧肉店,肉不错,就是太过讲究,非要这样那样吃,虽然味道很好,最终也满足了我白饭配肉的要求,但总是没有那种在穷乡僻壤突然发现一家烧肉店,吃到倒地身亡的快意。

消费主义有自己的等级序列,之前一位朋友,吃肉就一定要以 M9 为标准。一切的消费都是可以用钱划一道线的。这里货就是钱,钱就是货。别的一些微妙的角度,会以「太主观」为由,被斩钉截铁的拦在消费主义的门外。消费主义有自己的语言。它的语言是垄断的,是精心策划的,是面红耳赤的。这种霸权规定了世界上一切的可消费物质的优劣和品位。

端午节还体验了一天买手上门的工作。让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消费者呢?

撇去大众消费者不谈,我觉得好的消费者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拥有许多的消费品相关的知识。知道各种物品的世俗序列,和可定价的特征。这个层次是以公认知识积累为材料的。我们会叫他知识型消费者吧。

第二个层次是拥有自己审视消费品的特殊角度。这个角度指除去价格和世俗认知之外的新的审视角度。和第一个层次相比,这种能力是更稀缺的,更不可代替的。这是个直觉型的评定,它是消费经验经灵感加工后形成的一种认知。所谓的「独特品位」,所谓的「洞察」,我想拆解成大白话,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们可以叫他灵感型消费者

这两个层次基本上就概括了对消费行为的引导。不只是吃穿住用这样的实体消费,包括精神消费,例如电影文学音乐的评判,也是一样的。

灵感型消费者已经十分接近原创型生产者了,通过创造新的认知,从而创造了增量的需求,这个增量是有可能改变消费结构的,把一个消费品从籍籍无名变得声名鼎沸。

而知识型消费者是没有新的创造的,他也可以借用自己的专家影响力创造增量的需求,但没有创造新的认知,也就没有办法改变原来的消费结构。换句话说他无法发现无趣中的有趣。甚至我们可以说,这种意见领袖是极容易被机器流量所取代的。

生产者的情况又如何呢?我觉得两种消费者类型都极有可能转化为生产者,但他们能转化的生产者类型截然不同。转化的节点就是他们能否获得生产资料并掌握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