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形式与内容

在拍摄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中国的摄影语言是什么样的,有这些困惑,一些拍摄便无法进行下去,于是趁着空闲的时间,我开始读一些关于中国的摄影读物。说实话,这么大的地方,要找到真探讨这方面的摄影的资料和书,还真是很难。最近刚读了一本关于中国影像的书,便是《中国与中国人影像》,有一些自己的感受。

一开始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种「其实还好」的感觉,无非是一些图片配着一些文字,然后有一些讲解罢了,说有多高深,倒也没有,而说技巧有多么夸张,在摄影大众化的今天,也不存在。不过,在研究一些摄影历史的时候,我觉得有两种方法,一种便是看其他的摄影师怎么去描述这样的历史,一种是看当地现存的图像。说来有点绕口,说白了就是,一方面是看摄影评论家们对这些当时当刻的摄影图片怎么看待,一方面就是看作品本身。

当我们去看日本摄影的时候,一种方式便是看摄影评论,我们会举例说细江英公、森山大道拍摄的日本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历史环境下,所以他们的照片会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而另一种方式便是直接看真实的记录的当时的日本影像,我觉得《中国与中国人影像》这本书,便是后者。

在读这本书前 30% 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有些漠然的,因为拍摄所展现出来的画面和内容太过于简单,无非是一些人像和一些基本的风景罢了。当然我不是在说这些技术有什么问题,甚至可以说在当时能够准确曝光并且保留下来这么多底片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说作者在技术上无可挑剔也没有问题。但从今天来看,内容确实过于简单,在摄影的技术上没有办法给我带来任何一点内心波澜。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常说「形式」和「内容」在结构和复杂构图充斥影像的今天,我常常感到内容的无力。便是画面有冲击力,但是其背后的内容却显得非常的无力。我不是在批判,也不是在说有任何不好,但我觉得「Alex Webb」的复杂构图,形式更大于内容(虽然这样并没有不好),我常常会被他在画面结构上的极致追求震惊,但在观赏完之后感却到空虚和无力。

当我读了差不多 50% 的时候,我的心情从漠然到了惊讶,惊讶的地方在于我突然感受到了纪实的力量,虽然从今天来说,纪实确确实实的式微了,但这种真实的力量还是给我带来了启发。

02 - 旧人类的新看法

这种震惊来自「原来中国人/人类自始自终都没有什么变化过」。没错,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古代」的中国的幻想还在于电视上,对于「古代的人民」的想象也是有偏差的。你可以尝试一下,闭上眼睛,中国满清时候的人们是一种什么印象?可能是贫苦的、可能是富裕的、可能是黑瘦的梳着辫子的、可能是裹着小脚的、可能是怯懦的不敢看人的。似乎从影像中,人们确实是这个样子,但是我们却能从图片中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我见过许许多多的老妇人,她们分属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但是公平地讲,在所有这些老妇人中我还没有发现一个例外,她们全都有一种可爱的小毛病——或者也可以称作一种嗜好,那就是坐在一起说街坊邻居的闲话,对七乡八里的闲事说长道短。

这句话让我觉得很有趣,即便是在今天,很多小区的门口,各种各样的所谓的「大妈」也在聊邻里的家长里短,这让我感受到,很多东西不是「今天」才存在的,而是在「过去」甚至「很久以前」就一直存在的。同样,我们再去看裹小脚这样的习惯,在今天我们似乎可以称之为劣习,因为可以看到女性的一种控制和压迫,但如果回过神来看今天,「口红」似乎也等同了「裹小脚」。当然,这两件事不能完全等价的去评论和分析,毕竟裹小脚在生理上影响了女性,但在文化追捧上,似乎可以看到总有一个无形的手,无论这只手是男人打造的还是消费主义下的精英打造,不可否认的是切切实实地一直在影响着人们。

有趣的是,当外国人指出裹小脚这种劣习的时候,那时的人们还反驳说英国人让女性束腰也是一种畸形让这本书的作者竟然无言以对。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噗嗤的笑出声来,原来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并不是二愣子也不是压迫下的所谓的「华人与狗」(至少在战争爆发之前),我甚至感慨到,他们就像是大时代河流中的一片落叶,百年前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有变化,就像今天我们也不知未来会有变化,即便外界环境已经大不相同,但实际上我们的思想、行为却没有什么变化,我们似乎觉得自己更加「文明」了,可实际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