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 微讀電台,我是微讀。時間過得很快啊,馬上就來到週五晚上了,又是大家可以放鬆,聽老朋友線上說書的時間。

其實很快就到八月份了,我也不知為什麼,總覺得過了 30 歲,每一年都過得好快好快,然後越來越不喜歡過生日,可能有一點點焦慮吧。但後來轉念一想,又覺得其實也還好,因為我覺得 30 歲以後啊,說實在的,你會更清楚自己的狀態,也更清楚怎麼去規劃和安排自己的時間。這是我在 30 歲以後得到的一個啟發,就分享給大家。

今天一樣,我會線上跟大家推薦一本好書。今天要推薦的這本書非常精彩,也是我最近剛看完的,今天的的主題是「給曾經夢碎的我們:金浩然《尋找唐吉訶德》。」


為什麼選擇《尋找唐吉訶德》?

首先呢,當然要說一下我為什麼會想閱讀這本書。當然是因為被金浩然這個名字所吸引,因為他就是寫過暢銷書《不便利的便利店》的作者。

他的新作品,雖然說是新作品啊,不過他自己在前言中講到,他其實是先寫了《尋找唐吉訶德》,然後寫到一半覺得好像有點沒有靈感,寫不下去,於是就開始寫了《不便利的便利店》。沒想到,一寫就一炮而紅,然後一炮而紅之後,他就開始寫《不便利的便利店》系列了。直到這個整個系列都寫完之後呢,他突然又可以回頭繼續寫這本《尋找唐吉訶德》。所以這也是一個蠻特別的寫作歷程吧,大家可以看一下這本書的前言再做介紹。

其實身為創作者,我是非常能夠理解這種感覺的,就是你一開始有這個想法想要去完成這部作品。我的創作是這樣,就是會先想好開頭跟結尾,那中間就是在寫的過程中會冒出來的。然後寫著寫著其實也是會有靈感枯竭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是去轉一個題材,再去寫別的題材,說不定你就會找到那個寫作的動力,然後你再回過頭去寫這個一開始你想寫的作品的話,就會更加成熟跟完整。這是我非常能夠體會的。

好,然後再來,講這本書。這本書除了金浩然這個名字吸引我之外呢,我也很想知道他在《不便利的便利店》寫完之後,會寫出怎樣的內容,會不會是跟《不便利的便利店》一樣,是那種療癒、溫馨,以及非常打動人心的故事。結果不然啊,光是它的書封也很吸引我,是一個插畫風格,然後也是淡淡的草綠色作為封底,然後有一些小插畫,上面呢有一些文具、電腦、書籍。整體感覺,我是覺得它看上去是一種很淡淡的清香,淡淡的美好,一種小日子的感覺,所以看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義無反顧地要把它買下來了。


踏上「尋找唐吉訶德」的旅程

在真正閱讀之前,我自己也有稍微做一點功課,就是說這本書為什麼要叫《尋找唐吉訶德》?我自己是心中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的,因為我知道過去有一部經典,《唐吉訶德》是西班牙文學巨擘塞萬提斯在 1605 年和 1615 年發表的經典小說,被譽為世界上第一部現代小說,也是西方文學史上的里程碑。我只知道這些在維基百科以及在 ChatGPT 可以問到的一些基本資訊,但是我不曉得為什麼作者會想要引用這部經典。我是帶著這樣的疑惑開始了看這本書的旅程。

看著看著,你很快就會明白,整本書都非常契合這個書名,我等一下會跟大家解釋為什麼。首先,先講講我在看這本書覺得印象深刻的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關於它的雙序式故事。

這部小說啊,一開始最吸引我的,是關於故事的鋪陳。它主要是由兩條故事線所組成的:

第一條故事線是主敘事者「我」,也就是你在開篇的時候就會看到「我怎麼樣、我怎麼樣」,這個就是主敘事者,也是主角「我」。

主角「我」原本是在大都會,也就是首爾(因為這是一部韓國文學嘛),擔任知名節目的製作人。後來呢,因為受不了種種高壓,還有不公平的職場待遇,就離職回到了他的鄉下老家大田。他 30 歲之後,就是這樣義無反顧地離職,回到了自己的鄉下,回到自己的老家。其實家人都是很不諒解的,尤其他媽媽,他跟他媽媽一起住,他媽就會想說,欸,你在大都會混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回到這個鄉下窮鄉僻壤的地方呢?你這樣未來該怎麼辦?

事實上呢,年屆 30,也就是說在 30 歲的時候,你突然面臨了這樣一個職場轉折,其實是一個很長,也是很難走出去的迷惘。因為畢竟你說年輕其實也不年輕了,你已經度過了那 20 幾歲的青澀歲月了,但說老你也不老啊,你才 30 歲而已,正值青壯年,當然還可以重新再來,但是前提就是你會有很長的一段迷惘的時期,這是會有的。所以這個敘事者「我」呢,就突然一無所有了,所以他陷入了漫長的迷惘。

然後在母親每天不斷的追問之下,讓他不得不去想說,我一定要去找一份工作,而這份工作不要再像我之前那樣,就是做了很多不得不的一些選擇,跟做了很多自己並不喜歡的事情。他想要為自己工作,而自己就是自己的老闆,然後可以隨心所欲地創作。因為他以前是製作人,然後寫出非常多的知名節目的腳本,所以他知道他自己是有這個企劃以及去寫腳本的能力。但是呢,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幹嘛。

結果有一天啊,他就是在他的鄉下老家路上閒晃,晃著晃著呢,欸,突然想到,欸,這個地方以前曾經是我小時候很喜歡來的,這個叫做唐吉訶德錄影帶店。以前我相信現在很年輕的聽眾朋友一定會想說錄影帶店?蛤?有這種東西?其實老實說啦,在我那個年代我也很少看到錄影帶。我小時候雖然有錄影帶機這個名稱,就是我有這個印象,然後家裡也有,但是,我真的使用的次數很少,很快就變成 DVD,然後頂多是有那個阿波羅的租片店。所以當作者寫到錄影帶店的時候,我就覺得哇天哪,真的好有年代感哦,但是我也不會覺得很難以去想像,因為我會大概知道說,OK,就跟我小時候那種租片店是差不多意思的。

租錄影帶店也好,租片店也好,都是一樣。就是你如果想要看電影的話,你是沒有辦法像我們現在打開 Netflix 就一大堆一片的片子可以看,沒有。以前你就是要特地到這個租片店、租錄影帶店,你才能夠去找到你想要看的電影,然後帶回家,你回家還要有的 CD Player 或 DVD Player,然後還有錄影帶機,你才可以去播放這部電影來看。所以對那個年代的人們來講,看電影就是需要經過這樣一系列的操作,你才可以去看到一部電影,然後你就會很認真地去珍惜你看電影的這段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