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微讀電台。我是微讀。

又到了週五晚上,大家終於可以好好放鬆休息了。最近颱風多,細雨綿綿,希望大家別因此感到憂鬱或快發霉了!

偶爾在家整理環境、看書、喝杯熱奶茶,聽著雨聲,其實也是件很療癒的事。這樣說來,我應該是個超級宅女吧!特別喜歡下雨天待在家裡,一杯熱奶茶或熱咖啡,配上一本書,一個下午就這樣過去了,超級幸福!你會覺得時間過得很緩慢,很多事情也不再那麼著急和必要。這真是神奇又享受的閱讀時光,推薦給大家試試,其實下雨天也有下雨天的美好。


📚 本週好書推薦:《打敗你的上班小劇場:潘有花上班路上心理學》

今天為各位推薦的這本書,或許不太適合在星期五晚上分享,聽起來有點殺風景。但你可以先聽一聽這集,然後在禮拜一上班通勤時再拿出來聽。這是一本怎樣的書呢?今天的主題就是**《打敗你的上班小劇場:潘有花上班路上心理學》**。

我相信不少人一聽到「上班」就會有莫名的焦慮,這種情況在週一會特別明顯,也就是所謂的「Monday Blue」。放完開心的假日後,一想到隔天要上班,就會渾身不對勁,很不開心。如果你也有同感,那代表你不是特例,因為我也是這樣!畢竟「不愛上班」是打工族們共同的特徵。但問題是,真的有人喜歡上班嗎?這個問題很特別,你可以自己想一想,也能藉由這本書找到答案。

這本書同樣來自「開更好」這個推廣閱讀的平台妖讀,讓我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重新檢視上班族的心裡狀態,以及學會用心理學的方式處理上班時會遇到的困境。

作者潘有花與書籍介紹

這本書的作者很特別,她叫做潘有花(韓文音譯),是一位韓國身心專科醫師,專門幫助上班族治療他們的精神狀態,例如焦慮、週一恐懼等各種問題。她將自己碰到的案例和病患常遇到的病況整理成冊,就是這本**《上班路上心理學》**。

《上班路上心理學》的封面設計也很特別,是用鮮豔的黃色作為背景,搭配插圖,圖中有兩個上班族正在奔跑,看起來很慌張、很匆忙,這不就是我們上班族趕著打卡的典型樣貌嗎?所以這本書在書店裡還蠻容易辨識的,一個黃底黑字寫著「上班路上心理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書店或網路書店找找。


💡 書中亮點精華分享

接下來,我要跟大家分享這本書的幾個亮點:

1. 培養心理韌性,而非毫無情緒

首先,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就是關於書中提到的韌性,也就是心理學上的「心理韌性」。事實上,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當中難免會遇到情緒起伏,而且通常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情緒反應會特別大。當自己發完脾氣或生完氣後,又會後悔自己太衝動,甚至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沒有情緒的人。我相信不少人有過這種想法。

但事實上,我們對情緒這個詞可能存在太多誤解。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情緒本身其實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它是可以最直接呈現出我們當時的心理狀態。」如果你毫無情緒,你就不會知道危險存在,也就不會有恐懼,更不會有保護自己的特殊反應。其實有本書就講過,沒有情緒的人非常恐怖,因為他們不知道害怕,當別人逃跑時,他們只會站在原地。這當然是一個極端例子。

所以重點在於,有情緒這件事情不是壞事,而是當你有了情緒之後,你要選擇做什麼,這才是關鍵。

有些人發現自己有情緒,會先轉個念、換個心情,讓情緒慢慢淡去;而有些人則覺得一定要發一頓脾氣、罵罵人才能釋放。所以簡單來說,情緒之後的行為,才會導致情緒這件事情變得不好。這就是重點!端看你有了情緒之後,會怎麼樣反應,會做出怎樣的行為。

書中作者也強調,培養心理韌性比毫無情緒來得更重要。 我們不是要成為一個沒有情緒的人,雖然有些人會覺得「你這個人好情緒化」是一句貶義,大多時候確實是。但事實上,有情緒真的不是一件壞事,代表我們是個正常人。誰沒有情緒呢?喜怒哀樂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重點是我們要怎麼面對這些情緒,我們不可能每天都開心,也不可能每天都生氣,所以如何讓自己的心情恢復到比較平衡的狀態,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