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de> 💭 写在前面:关于本系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抱着这样的想法尝试过数不清的工具,小红书、公众号、知乎各种种草。但现在意识到,一直以来对各种工具的追求和探索,反而让我逐渐迷失了最原始的目的。回想学生时代,一本笔记本,一支笔,就是全部知识结构了。而现在,notion,flomo,MarginNote,GoodNotes…数不清的想法和笔记,散落在各个孤岛里,最终反而什么也没有留下。少即是多,以后会尝试只使用几种工具完成自己所有的知识积累和思考沉淀。 本系列用以记录一下自己当前及以后用到的一些工具和平台,尝试理清楚使用目的和方法。本系列时刻保持更新。

</aside>

All in One 的资料库

不知为何,我对于 all in one 这个概念有一种天然的好感,对于工作文档如此,对于个人的资料库建设也是如此。在摸索过许多笔记方式和软件后,逐渐摸索出对资料库的一些要求:

Notion 和飞书文档是我使用过最契合需求的两款产品,两者也有很强的相似性,例如我很喜欢他们基于块(block)的思想来构建文档的理念。但两者使用感上还是有一些不同:

Notion vs 飞书文档

因此,我最终选择了在工作中使用飞书文档,但使用 Notion 来搭建,但我也希望能早点看到 Notion 将上面表格中飞书文档的优点逐渐补齐(Notion:每天都有一亿人想教我做产品)。

如何使用 Notion 搭建资料库

Notion 将会作为一站式的个人资料库,承载以下内容:

这部分对我而言主要是技术相关的知识。平时微信公众号看到的文章,看到的不错的博客等等,就会及时地整理进自己的 wiki 中。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收录的是自己的知识,而不是信息:现在我已逐步抛弃了 Chrome 的 Notion 插件等一键剪藏工具,这些方便的工具越过了你自己思考、整理的步骤,只会让信息变成 wiki 中的垃圾。相比与此,我更希望这里的内容是自己理解后的知识点,加上一些参考文献的链接。

该模块通过目录和子目录的层级结构进行归类,同时以 link 和 back link 进行连接,因为知识本就是网状的结构。如果一篇收藏的文章值得思考,或后续对相关内容有新的想法,也很方便在同级或子目录下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记录,插入对应的知识树中。

后续的规划是基于这里记载的内容进行卡片的制作,帮助自己定期复习其中的知识点,让这里的知识活起来。

<aside> 💡 这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学习了卢曼卡片盒笔记法

</a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