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為何說這是一場「生命藍圖」的旅程?
第一週的作業如同扎根,讓我靜下來觀看自己走過的路。 透過「三階段個體化歷程 × Profile 儀式卡」,我開始盤點自己曾歷經的生命階段:迷惘、奮進、轉化、整合……這些不再只是過去的事件,而是一條條蘊含意義的支流,交織成我生命的河網。
那份整理的過程,不只是一種記憶重組,更像是一場敬畏過去的儀式感。 我的作品 : 學習成長入口地圖(作業1) +James 個人管理看板 (DLC)
接著,我試著為過往貼上分類標籤,構建生活活動領域與願景次第的分類系統。 這並非簡單的標註,而是試圖辨識那些「我在意的價值」、「我願望的軌跡」。當我用標籤將這些願望層層梳理時,也更清楚地看見自己與世界的關係網絡:我和家人、我和學習、我與工作和人際關係以及自我實踐的關聯與未竟之願。
分類的背後,是對自身關係的重新編碼。
我的作品 :James生活點滴錄(作業2)
來到第三週,訓練營開始帶我們「聚焦」。從抽象走向具體的轉化之旅。引領我們不再只是看見願望,而開始試著把它們化為可實踐的專案,建立起我們每個人心中所想聚焦的專案 PAI 系統。這是引領我們建構人生藍圖的第一個雛型,也是一種承諾——每個人要對這些願望負責,並找到它們的落地方式。每個願景背後,都藏著一個等待出生的行動種子。
我的作品 : PAI管理系統 (DLC修練營) + PAI專案管理系統(作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