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深入理解一个公司的本质,你要么了解别人不知道的东西,要么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再或者,逼迫自己选择更好的方式去分析。
这篇文章选择从后两种思路出发,谈谈如何对一家公司作本质分析。
苹果已经横亘在所有同行面前十年了,这十年间它受到了太多的膜拜和质疑。关于这家公司的产品、战略、人事甚至和上下游之间的合作,都在某种程度上牵动了整个科技圈的神经。
关于它的分析市面上已经太多,但可惜的是,绝大多数都太过流俗。最近恰好看到一些不错的视角,所以忍不住分享。多尝试找出这样的角度,理解公司/产品应该会变得很有趣。
最能定义公司价值的数字不一定是市值,甚至不一定出现在财务报表里。比如所有公司应该思考一个问题,你究竟让用户有多满意/不满意?
这个问题如果答得好,财报里的每个数字都可能被赋予新的意义。比如高满意度解释了为什么复购率得到提升,回答了为什么获客成本在降低,甚至可以引导你去看未来会不会产生更多类别的收入。而低满意度就很惨,它预示着一家公司和老顾客的关系可能就此结束,甚至威胁它未来触达到更多新客户。
但这个问题很难答好。大多数人给出的第一个解法是,我直接做调研总可以吧?用户应该会说真心话吧?但要注意,用户是人,有社会性,希望被人喜欢,并且会利用各种机会来获得更多人的喜欢。他们在某个场景下给你的答案,不一定是你真正想要的。
更何况满意度这件事太难标准化,它的维持时间也太过短暂。
你需要尝试找出更好的、贴合实际的、有效的客观指标来佐证你的答案。
具体到苹果这家电子消费品公司,它的财报里每年都会披露卖出了多少台产品,获得了多少收入,各项成本又是如何。那我们怎么根据这些数字来推断它的客户满意度和不满意度?
Tim Cook 在 2017 年 Q4 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中提到的第一个数字是苹果的活跃设备数,13 亿。
这几乎算是衡量苹果业务健康状况的最核心指标。苹果公司用它来审视自己,我们这些局外人也能借由它了解更多信息。
那次电话会其实是这个数字第二次曝光。2016 年 1 月,官方首次给出的活跃设备数是 10 亿。大多数人总是盯着苹果过去一年到底新卖出去多少,赚到了多少收入,但那只代表过去。活跃设备数才能真正影响公司的未来。
用户决定购买你的产品,这只是一个开始。愿不愿意用,愿意怎么用,愿意用多久,这些数字都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当苹果公司看到自己卖出的产品正在“活跃”,频繁且持久,它才会安心。
下面这张图是 2007 年 iPhone 推出以来苹果公司销售设备数的累积值。截至 2018 年初,苹果总计卖出 20.5 亿台设备。我们如果考虑产品寿命的影响,用总销售设备数减去已经退休和不活跃的设备数之后,会有一些新发现。
第一个发现是,我们可以借此模拟出一条曲线。假如未来几年苹果依旧维持增长势头,那么在 2022 年左右,苹果公司的活跃设备数将达到 18 亿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