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N7v-p_cwh_mvZJmF-8DuxA

多抓鱼即将上线五周年了,但的确是开心不起来。

一月份天津工厂停工,我们大喊为什么这么倒霉。直到三月份天津工厂再次停工,月底上海店停摆,四月昆山工厂封控到现在。我们才明白,原来不是我们倒霉,而是一直以来我们太幸运。

服装业务全面停摆,图书不能上门的收发件的地区越来越多,也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零售企业经营之难。

还好同事们及时做了备案,一而再再而三的复工延期之后,着手搭建了服饰回收的备用系统。

但这样一个不用出门的春天,我们的春装就在购物车里,在货架上,静静地错过了整个旺季。

四月我宕机了整整一个月。整个人状态由对现实感到愤怒,到对愤怒感到无力,到对无力感到愤怒。整个批判的对象内化了,让我从未有过的自我贬低。

我甚至在思考,万一到了动荡的年代,我们要如何维系自身呢?

回答就是维系不了,这完完全全是两套知识体系。

当幸运变成偶然,不幸变为必然。你突然会发现过往自己的全部知识都基于安居乐业——具体怎么安的你不用管,放心交给社会,你就负责乐就好啦。

社会构筑得精致而复杂的底线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不着边际的弹簧床,每次你下坠的时候都能安然接住你,你关心的只是关于腾空的一切。而有时候底线会突然漏个大窟窿:弹簧床不见了,你看着陌生的深渊犯怵,你现在需要关心的是着陆的一切,但你此前并未有过任何经验。

并不说腾空就是虚无的,着陆才是真实的,它们都是事实存在的两面——甚至还有更多面。但当生存的挑战越来越难,位于需求理论上端的一切都开始土崩瓦解:首先我们不再奢望自我实现,然后不再渴求尊严,只希望有人能给予安慰和陪伴,最后的最后便是求温饱,求活着。

如果有一天遇到扑面而来的天灾人祸,我想经济学理论可能都不如熟练操作武器有用。

我想起那个关于游泳的笑话:

「一个博士生坐船航海。问船夫,你了解文学吗?你了解哲学吗?你了解科学吗?船夫都不了解,每回答一次,博士就说那你的人生就失去1/4了。

结果暴风雨来袭,船要沉了,船夫问博士:你会游泳吗?博士摇头。船夫说:那你的人生就全部失去啦!」

当时觉得有点无稽,比较反感这样以小概率的结果来定义问题的方式。但以为一辈子也不需要遇到这种「必须游泳自救」的状况,的确是我太蠢。

蠢就蠢吧。本来非常自责,觉得自己真是弱得可怜。但后来又觉得这样遇到问题无限的自我归因的确比较要命。于是打算放过自己,就当作重新做人,放下心里负担去想想还可以做些什么,而不是「哎呀一切都来不及了」,然后陷入无限的自怜——还早着呢!坦然承认自己没经历过,无力来源于无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上一辈人的人生轨迹可能是 v 型的,先学习着陆,确定了真的有弹簧床之后,胆大的人开始了腾空。但依然很多人只会着陆,所以就一直安全地趴在地上。我们这一辈人的人生轨迹可能是 n 型的,先熟悉腾空的要诀,再做好摔下来的准备。不幸的是,所有人都要摔下来,无论你做没做好准备。但人生那么长,一旦习惯了起起落落,m型和w型本身也就没差。

说到这里的确更佩服邓小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