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png

随着Figma、Notion、Airtable等网页产品的繁荣,再加之疫情的助推,网页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复兴,作为网页容器的浏览器也得以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各种颇具巧思的新型浏览器开始出现,我对于未来浏览器形态的想法也在今年逐渐成型,我曾经在newsletter的一次更新中简单介绍过这个想法,因为在生活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同频信号,我决定尝试通过这篇文档以比较系统的方式再次阐述我的想法,并以一个研究项目的形式长期追踪下去。

当前浏览器的问题是什么?

1.标签页之间数据隔离,不利于数据协作

在当代的浏览器里面,每个标签页之间是完全独立的,切换一个标签页就像是切换了一个线程,数据互不流通。而我们在使用网页工具进行工作的时候,会经常需要不同页面之间的数据协作,比如把Gmail中的文字复制到滴答清单设置成任务,引用存放在Metabase等BI工具中的数据报表填写到Google Doc等在线文档。通常情况下,我们只要不断地进行复制/粘贴就能完成任务,但或许我们可以拥有更方便、更符合直觉的交互方式。

2.树形的信息组织方式并不适合所有使用场景

在默认情况下,浏览器的标签页是平级的,它们以同样的大小和同样的规则按先后顺序显示在同样的位置,随着我们对浏览器使用的深入,标签页越来越多,逐渐出现了分组功能,甚至是分组的分组。

分组.png

树形结构降低了管理的难度,它是有序的、路径唯一的、符合逻辑的,这是在浏览器的演化历程中一脉相承的绝对理性的使用思路,但这种方式并不是面面俱到的,和笔记工具中经典的文件夹分类问题一样,当一个网页既可以属于A分组也可以属于B分组的时候,你到底要把它放在哪里呢?同时打开两个一样的网页吗?

3.标签页的管理方式并不符合直觉

如果把每一个标签页都类比成现实世界中的书籍或者文件,你会如何管理呢?是的,就像我们在课堂上、在做学术研究时一样,我们会找一张尽可能大的桌面将书籍和文件安放在各个位置。高频的、通用的我们会放在手边,低频的、比较独立的我们会放在比较远的位置,书籍和文件之间的距离经常体现着它们的分类关系,这些信息都以开放的、容易触达的方式展现在你面前,并不需要「切换」。

另外如果你像我一样,会随时打开超过20个标签页的话,那你一定懂得不停寻找、切换标签页的痛苦。

新的浏览器将会是什么样子?

1.一个全新的无限画布模式

这个浏览器将有一个全新的工作模式,在这个模式下,网页不再通过标签页组织,而是全部平铺在一个无限大小的画布上,你可以任意排布每一个网页的位置,自由调节它们的尺寸,网页的管理结构会从树形中脱离出来,以空间位置代替左右排序。

分组-1.png

这个画布会拥有极佳的性能,你可以无级缩放每一个网页,你可以放大其中一个网页沉浸阅读。

Preview (Projects)-2.png

也可以随时通过滑动切换到另外的网页上。

Preview (Projects)-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