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摄影之后,我常常会陷入到一种循环中:找到一些好的「东西」去拍,拍着拍着发现没了兴趣,于是发现自己到了瓶颈,然后看到有的人拍的真的很不错,开始去模仿相关的技巧和主题,模仿去拍,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然后又重复上面的过程。
因为某些原因,我现在对「拍照」这件事情本身的热情也没有那么多了,之前一年多的时间,拍了大概 3-4 万张照片,现在来看,这几个月的拍摄量似乎表现出现在的我对于「拍照」本身似乎也没有那么在意了呢!
当然有的人会说「这又到了一个瓶颈」,可是我自己会认为,与其说是瓶颈,不如说是到了「关键时刻」。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还是非常喜欢 Bruce Gilden 的,不过大部分的时候我都不说,毕竟 Bruce Gilden 实在太火了,火到喜欢他是非常主流的事情。
如果你到一个街拍摄影师的聚会中去,拿出用闪光灯的街拍照片,估计会有一大部分摄影师都会提到 Bruce Gilden。对于一个被成为「文艺青年」的人来说,「趋同」是一件可能有点「可耻」的事情呀(笑)。
Bruce Gilden 让很多人都知道了「街拍还可以这么拍」,我一度也非常喜欢用闪光灯怼脸,但最近不怎么喜欢「用闪光灯怼脸」了。我的意思是,我还是依旧使用闪光灯近距离的拍人脸,但我不再认为这是 Bruce Gilden 方式的拍摄了。
可能这样理解起来有点困难,那我来详细说一下。在拍摄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对「用闪光灯怼人脸」这样的拍摄方式已经有些厌倦,所以街拍的时候会尽量避免 Bruce Gilden 的方式去拍摄。但是我在街拍的时候,还是会使用闪光灯,还是会拍人脸,拍摄的照片和之前的照片似乎差别没有那么大,但我觉得内核的东西已经不一样了,所以我会说我不再认为我是使用「Bruce Gilden 的拍摄方式」拍摄了。
我觉得这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出发点」或者说「内核」。在马格南里的摄影师中,有很多摄影师都使用闪光灯。Martin Parr 在街拍中也是一直使用闪光灯,但我们很难说 Martin Parr 在街拍中是和 Bruce Gilden 有一样的摄影风格。因为 Martin Parr 和 Bruce Gilden 的最「内核」的部分不一样的,所以拍摄出来的照片也是不一样的。
即便是都使用了闪光灯,我们也能看出来「内核的不同」
之前用闪光灯街拍的时候,我的思考方式是「哦,Bruce Gilden 的拍摄方式真的很厉害」「我也想拍摄出 Bruce Gilden 一样的照片」「能拍出这样的照片真的很棒」。带着这样的想法,随着自己胆大和恬不知耻,也或多或少的能拍到一些特别 Bruce Gilden Style 的照片。
但有一次我在看 Bruce Gilden 的访谈的时候,他说他自己之所以这么拍摄照片,是因为小时候父亲对他的不认可,以及他自己在与人社交上面有一些困难,所以逼迫自己这样拍照,潜意识里要表达「我能做到」。在听到问题「外面有很多人在模仿你的照片的时候,你怎么看」,Bruce Gilden 的回答是「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摄影」。
「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摄影」,这句话让我觉得特别羞愧。我拿着之前拍摄的照片,觉得这些照片只有技术性,即不存在一点自我,也不存在任何一丝表达,只是某种操作方式的拷贝。确实,在这一方面「我一点也不懂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