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边是积极、务实、跃跃欲试要去抓住时机把握当下的决心,另一边是因为担心自己落后于人,而在不顾及内心的快乐与真正的向往之时匆忙过上半盲目的人生,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在行色匆匆的人生中,哪一刻我们所放弃的东西超过了本可以获得的一切?

落后于人的恐惧像一根挥舞在身后的大棒,

有很多拥有类似优遇的人——无论在经济条件、情感支持方面,还是在独一无二的机会或才华方面——却没能充分利用时间这种奢侈品,反而一头冲进那些很难说是否适合他们、是否能给他们带来满足感的工作。人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许多人没有搞清楚金钱与时间的相对价值。

试想:任何一个经济学家都会告诉你,无法被取代的事物,其价值远远高于可以被取代的东西。

你还能说出别的什么东西是这样的吗?你无法替换掉一个人或一段经历;无法完美地复制一场落日或一次会心的大笑;更无法追回哪怕一丝丝已经从你身边溜走的光阴;那些被辜负的时光便也就这样永远消逝了。

然而人们在生活中却往往本末倒置了,就好像明天或明年再去剖析自己、满足自己完全来得及,但钱必须在今天赚到手;就好像梦想可以先放一放,但薪水等不了。

人的绝对需求其实非常少。想象中我们的需求越多,生活就会越复杂

这些虚幻的需求促使我们总想要得到,而想要得到的冲动决定了我们如何支配自己的时间,从而也限制了我们的自由

反过来说,我们的自由——对自己时间的掌控——会随着我们认为就算没有也无所谓的事物的增加而增加。

正是生活中的一些悬念与欢乐所在——我们感觉到自己在不断进步,能力与学识都得到增长,而且取得的进步也获得了相应的犒赏,无论是金钱上的、职业发展上的,还是创造力实现上的。

我意识到能够让钱在市场上为我所用之时,我不会用这些钱来买一张新沙发。我过去相信,至今仍然相信,年轻人省下的每一元钱,如果能适当地投资,都会在他的一生中给予其20倍的回报。 1980年,37岁的我生活无忧地退休了,开始寻求另外一种生活,也让自己有时间思考。在华尔街工作太紧张,没有时间思考。再者,我有一个梦想,除了想换另外一个领域的工作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