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文字记录以来,就分四部阿含:
- **《增一阿含》**是第一部,分五十一卷,总共四百七十二部经。是从一法、法法增上,增至十一法。所有在佛教的三藏——经藏、律藏跟论藏之中,所有的名相都在《增一阿含》之中,代代相传记录下来,一法、二法、三法……渐渐的往上增至十一法,名为增支部(增一阿含)。
- 第二部是**《中阿含》**六十卷,二百二十二部经。《中阿含》到底是讲什么呢?《中阿含》是讲身、心,要如何照见自我的身心?要彻底在五蕴之中照见无我。
八十一经是[念身经],四大:地、水、火、风四大,分辨,在禅修里边去分辨。
九十八经就是[大念处经]。佛陀说:“我住世与我共住,我涅槃以后在四念处而住”。这是指的《中阿含》的九十八经;《中阿含》的一百二十经是讲六界的,又称为[六界分别经]或者[分别六界经],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彻底的把自我的身心分辨清楚,从四禅八定之中超越,证得灭尽,证得四双八辈,此经是十分的重要。整部《中阿含》都是实操,实际的运用理论,理论是引导实践的,知行合一的唯一一部经,《中阿含》六十卷,二百二十二经。
- 第三部是**《长阿含》**,又称为《长部阿含》,总共二十二卷,三十部经,就只有三十部经,分成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第二个部分、第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讲三宝的,是说佛宝、法宝、僧宝。第四个部分就是三十经,三十经很长,分上品、中品、下品,是说器世间、有情世间、空间世间;是说六道众生的所居,异熟的因,异熟之果,也就是说整部《长阿含》,也是十分的重要。
- 再下来最后一部是**《杂阿含》**,也称之为相应部。《杂阿含》到底是讲什么呢?着重讲三科,“科”是科目的科、科学的科——蕴、处、界。
首先有一百八十七经是讲五蕴的;接着一百五十五部经是讲六根、六尘、六识;再往后渐次渐学、渐次渐证,是说善知识跟恶知识的差别,引导我们要选择什么人是善知识?什么人是恶知识?修行在选择之中,选择方向、选择目标是大于努力的。
这是四部阿含的概要。
阿含分四个部分,分四部阿含:
“先名增一二名中,三名曰长多璎珞,杂经在后为四分。”也就是说阿含是分四个部分,在结集的当年是没有文字的,一直到阿育王(与佛陀的时间相差大约二百年),阿育王的师父优波毱多。也就是说是从建立的传承,优波离传给迦叶,迦叶传给阿难,阿难传给末田地,末田地传给商那和修,商那和修传与优波毱多。优波毱多有五位弟子,就把优波离结集的《八十诵》分成五部律,这是律学的传承。
阿含的传承也是如此,它是原始的,到了阿育王的时候,以优波毱多开始,有贝叶经的记载,用巴利语就有贝叶经了,之前是没有文字的,因为圣者——洁净圆满的阿罗汉,他们的记忆力是永持法句不忘的,是博闻强识、博闻强记。
自从文字记录以来,就分四部阿含:
- **《增一阿含》**是第一部,分五十一卷,总共四百七十二部经。是从一法、法法增上,增至十一法。所有在佛教的三藏——经藏、律藏跟论藏之中,所有的名相都在《增一阿含》之中,代代相传记录下来,一法、二法、三法……渐渐的往上增至十一法,名为增支部(增一阿含)。
- 第二部是**《中阿含》**六十卷,二百二十二部经。《中阿含》到底是讲什么呢?《中阿含》是讲身、心,要如何照见自我的身心?要彻底在五蕴之中照见无我。
八十一经是[念身经],四大:地、水、火、风四大,分辨,在禅修里边去分辨。
九十八经就是[大念处经]。佛陀说:“我住世与我共住,我涅槃以后在四念处而住”。这是指的《中阿含》的九十八经;《中阿含》的一百二十经是讲六界的,又称为[六界分别经]或者[分别六界经],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彻底的把自我的身心分辨清楚,从四禅八定之中超越,证得灭尽,证得四双八辈,此经是十分的重要。整部《中阿含》都是实操,实际的运用理论,理论是引导实践的,知行合一的唯一一部经,《中阿含》六十卷,二百二十二经。
- 第三部是**《长阿含》**,又称为《长部阿含》,总共二十二卷,三十部经,就只有三十部经,分成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第二个部分、第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讲三宝的,是说佛宝、法宝、僧宝。第四个部分就是三十经,三十经很长,分上品、中品、下品,是说器世间、有情世间、空间世界;是说六道众生的所居,异熟的因,异熟之果,也就是说整部《长阿含》,也是十分的重要。
- 再下来最后一部是**《杂阿含》**,也称之为相应部。《杂阿含》到底是讲什么呢?着重讲三科,“科”是科目的科、科学的科——蕴、处、界。
首先有一百八十七经是讲五蕴的;接着一百五十五部经是讲六根、六尘、六识;再往后渐次渐学、渐次渐证,是说善知识跟恶知识的差别,引导我们要选择什么人是善知识?什么人是恶知识?修行在选择之中,选择方向、选择目标是大于努力的。
这是四部阿含的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