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風味輪 (The Coffee Taster's Flavor Wheel) 是全球精品咖啡產業用於描述與溝通咖啡風味的權威性標準工具。由精品咖啡協會 (SCA) 發布,並在 2016 年與世界咖啡研究組織 (WCR) 合作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改版,其基礎是 WCR 的感官詞典 (Sensory Lexicon),這使得風味描述不僅是主觀感受的集合,更具備了科學化的依據與參考標準。此工具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一套通用語言,讓從生產者、烘豆師到咖啡師及消費者的整個產業鏈,都能精準地描述咖啡的香氣與滋味。
要有效地運用風味輪,必須搭配一套標準化的感官評估流程,即「杯測 (Cupping)」。杯測是一種系統性的咖啡品評方法,旨在以最純粹、客觀的方式評估咖啡豆的本質風味,排除沖煮變因的干擾。本報告將深入解析 2016 年版咖啡風味輪的結構與使用方法,並提供一套專業且易於執行的簡易杯測流程,引導使用者從聞香、品嚐到描述,完整體驗並記錄一杯咖啡的風味之旅。

點開最大可以放大到200%
圖取自https://www.originkaffa.com/scaa%E5%92%96%E5%95%A1%E9%A2%A8%E5%91%B3%E8%BC%AA%E4%B8%AD%E6%96%87%E7%BF%BB%E8%AD%AF%E7%89%88%E4%B8%8B%E8%BC%89/
咖啡風味輪是所有咖啡品鑑者最重要的工具,它將複雜的味覺與嗅覺體驗轉化為具體、可溝通的詞彙。
風味輪的起源與演進
最初的風味輪由美國精品咖啡協會 (SCAA) 於 1995 年推出,在當時已是咖啡界的創舉。然而,隨著咖啡科學的進步,舊版風味輪的某些描述被認為不夠精確或不合時宜。因此,SCA 與 WCR 聯手,基於 WCR 建立的「感官詞典」進行全面更新,並於 2016 年發布了現行版本。
這個新版本的最大突破在於其科學性。感官詞典是一個包含超過 100 種咖啡風味屬性的資料庫,每種屬性都有對應的化學物質參考標準和強度等級定義。這意味著風味輪上的每一個詞彙,例如「藍莓」或「丁香」,都不再是模糊的形容,而是有具體物質作為參照的科學描述,大幅提升了風味溝通的準確性。
風味輪的結構解析
2016 年版的風味輪採用三層式的同心圓結構,引導使用者由內而外,從概括性的感受到具體的風味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