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太好看了~这本书里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虚构了哲学家尼采和弗洛伊德的老师布雷尔医生的一场心理治疗,两个人互相治愈,最终完成自我超越的故事。
尼采饱受偏头痛、孤独和被人背叛的困扰,但是骄傲的他认为病痛、孤独、心理痛苦都是他需要自己克服的东西,而且是他创作的灵感源泉,因此他拒绝被人帮助。他和他母亲和妹妹的关系也使他对女性有一种扭曲的心理,因而无法建立正常的亲密关系,路·莎乐美的“背叛”让他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布雷尔医生声名赫赫,家境殷实,基本上是人生赢家了,但是他对他的病人贝莎·帕朋罕产生了不被允许的情欲,而且他觉得他的生活一潭死水,没有自由,充满绝望。经由路·莎乐美这位美丽自信,极具人格魅力的女性介绍,布雷尔医生开启了“秘密”治疗尼采的行动,表面是治疗他的偏头痛,实质是要进行心理治疗,让他摆脱自杀的念头。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布雷尔医生突破尼采心房的努力屡屡失败,布雷尔医生最终缴械,和尼采角色调换,让尼采用他的哲学治疗布雷尔自己的绝望,使他摆脱情欲的虚假困扰,重新热爱生活。在故事的最后,布雷尔医生痊愈之时,尼采才终于打开了自己的心扉,把自己的痛苦、孤独诉说出来,从而治愈了他自己(虽然只是部分),留下了卸下重担的眼泪。
要说书里最精彩的,就是尼采和布雷尔两人关系的“进化”了。一位不愿被人帮助的哲学家,和一位从一开始就怀揣着各种谎言的医生(主动的或被迫的),如何一步步打开自己,勇敢的暴露自己,建立坚实的友谊。虽然我对心理治疗的了解只是皮毛,但是大约好的心理治疗也是建立起这样的关系吧,而且最好的大约就是这样的互相学习,互相治愈。在他们互相治愈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和他们一起思考人生,自由,孤独,死亡等等问题。除了这点以外,这本书可能也是了解尼采思想的一个蛮好的窗口,不仅里面有尼采著作的原话,还有尼采如何“应用”自己的哲学,以及最后我们也可以看到他思想上的一些局限性。
虽然是一本小说,但是大多数脑洞都是有真实依据的,比如尼采的偏头痛,他的思想和著作,他和路·莎乐美的爱情,布雷尔医生的病人贝莎·帕朋罕,他和弗洛伊德的关系等等。心理治疗在当时也是处于萌芽时期,布雷尔医生对于贝莎·帕朋罕(化名为安娜·欧)的治疗就可以视为是一种早期尝试。弗洛伊德也在进行他对潜意识理论的早期探索。
摘抄
Cover
- 有些人无法解开他们自身的枷锁,然而却可以救赎他们的朋友。
导读 当名医遇见超人
- 本书作者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深谙存在主义哲学的欧文·亚隆(IrvinD.Yalom)刚好相反,他极力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来说明心理治疗与存在哲学的观念与历程,让人了解原来这些观念和历程都是每个人生命的焦点、生活的重心,是值得关切、追寻的“终身大事”。他传达的方式之一就是写心理治疗小说。
- 沙利文提出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心理治疗理论,亚隆将其发扬光大,成为美国团体心理治疗的当代权威。
- 存在(existence)的问题,可说是哲学和心理学对存在的探索,亦可说是血肉生活中所需要面对的存在问题,也就是人生的四大终极关怀(ultimateconcerns):死亡、自由(包括意志的选择和因自由而有的责任)、孤独、人生的意义(或无意义)。
第一章
- 在医术上,他的精妙诊断向来为人所称道:在维也纳,他是许多伟大科学家、艺术家与哲学家的个人医生,像勃拉姆斯(Brahms)、布鲁克(Brucke)与布伦塔诺(Brentano)都是他的病人。
- “他常称自己为‘死后的哲学家’——一个当代世界还没有准备好要接受的哲学家。事实上,他计划中的新书,就是要以这个主题起头:一位名为查拉图斯特拉的先知,以智慧珠玑,决心要启蒙大众。但是,他说的话没有人懂。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来面对他,而这位先知,当了解到他出现得太早之后,又遁回到他遗世独立的居所。”
- 尼采不是一个肯合作的病人。事实上,他并不知道我与你会晤。他是一个极度注重隐私的人,而且是一个高傲的男人。他永远无法认识到他需要帮助。
- “布雷尔医生,这一个小时实在太短了。我实在蛮贪心的,我还想多与你谈谈,我能陪你一同走回你的旅馆吗?”这段话的大胆与男性化令布雷尔震惊,然而,这段话从她的双唇吐出,是如此得体又不矫饰,这种自然,就像是人们本当如此说话与生活一般。如果一位女士喜欢一位男士的陪伴,她为什么不能挽住他的臂膀,要求与他同行呢?有哪个他所认识的女人,会说出这些话来呢?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子。这个女人是自由的!
- 对我来说,‘责任’二字是既沉重又难以忍受的,我已经把我的责任削减到唯一的一项——让我的自由不朽。
- 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占有与嫉妒,只会奴役灵魂。它们永远无法支配我。布雷尔医生,我希望,男人与女人因意志薄弱而桎梏彼此的时代,有一天真会到来。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