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784763352_Coffee_bean_varieties_terroir_and_processing_meth_2e603689-03e8-43e2-8678-294d3ce6a7a6_2.png


咖啡的最終風味是一場複雜而精妙的交響樂,由三大核心要素——品種(Genetics)風土(Terroir)與處理法(Processing)——共同譜寫。這三者並非簡單的加總,而是呈現一種乘數效應,彼此交互作用、相互放大或制約,最終決定了杯中咖啡的香氣、酸質、甜感、醇厚度與餘韻。

咖啡品種是風味的基因藍圖,它決定了一支咖啡可能擁有的風味潛力與基本調性。例如,藝妓品種天生帶有花香與柑橘類芬芳的基因,而波旁品種則以其焦糖甜感與平衡的酸質著稱。品種是風味的起點與基石。

風土則是塑造品種潛力的環境畫布,涵蓋了海拔、氣候、土壤、降雨與遮蔭等所有環境因素。高海拔的緩慢生長會積累更豐富的酸質與糖分,火山土壤則提供獨特的礦物質。風土賦予了咖啡豆獨一無二的地域印記,解釋了為何同樣的品種在肯亞與哥倫比亞會展現截然不同的風味。

處理法是收成後的人為藝術,是風味的最終雕琢與昇華。不同的處理法透過控制發酵與乾燥過程,能夠顯著改變、增強甚至創造全新的風味。水洗法凸顯了品種與風土的純淨風味,日曬法則帶來奔放的果香與酒香,而厭氧發酵等現代技術更將風味的可能性推向了極致。


品種 × 風土 × 處理法=風味

咖啡品種 (Genetic Blueprint):

風味的潛力與基石

咖啡品種的基因決定了其風味、香氣、酸度、醇厚度的先天潛力範圍。如同葡萄品種決定了葡萄酒的基本特性,咖啡品種是所有風味討論的源頭。

u2784763352_Close-up_of_different_coffee_bean_varieties_green_2b1bfa4a-1ad8-4792-9578-7e1fc174c662_1.png

主要商業品種及其風味特徵

全球商業種植的咖啡主要分為兩大類:阿拉比卡(Arabica)和羅布斯塔(Robusta)。

  1. 阿拉比卡 (Arabica - Coffea arabica)
  2. 羅布斯塔 (Robusta - Coffea canephora)

品種演化與育種

為了結合不同品種的優點(如藝妓的風味與卡杜拉的產量),育種學家不斷進行雜交,創造出新的品種。例如:

下表總結了幾個關鍵品種的風味傾向:

品種 (Variety) 主要風味特徵 酸質 醇厚度 著名產區
鐵比卡 (Typica) 乾淨、花香、檸檬、甜感 中高、優雅 中等 牙買加、夏威夷
波旁 (Bourbon) 焦糖、巧克力、水果甜 中高、豐富 中高 拉丁美洲、盧安達
藝妓 (Geisha) 茉莉花、佛手柑、熱帶水果 高、明亮 輕盈至中等 巴拿馬、哥倫比亞
SL28 黑醋栗、番茄、烏梅酸 非常高、複雜 肯亞
羅布斯塔 (Robusta) 橡膠、麥茶、苦巧克力 非常低 非常高 越南、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