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差的角度来看:在交易中供需双方谁应该首先提供信息

0

交易源自人的不耐 —— 欧文 · 费雪(别和封面图搞混了,这是费雪)

背景

疫情期间,许多在线问诊平台都开始提供免费的问诊服务,一时间大量的用户需求被释放,问题订单蜂拥至各个平台,供给能力瞬间捉襟见肘。鉴于疫情期间的隔离造成的不仅仅是用户的恐惧,因为无法线下就诊/购药,用户的需求呈多样化离散化,故下文所述的用户需求均是非标且离散的。

这时候能看到在此情境下,有两种不同达成「交易」的方式

基于此情境下的业务描述是:在线问诊业务中,究竟是应该用户首先描述其需求,供医生挑选;还是应该先提供自己丰富的信息,供用户挑选。

抽象来看则是:在交易双方中,谁应该主动提供更多信息。

许多时候互联网业务讲究「模式的复用」,但是许多业务只得其表(如早年瀑布流、近年信息流),而不得其里,违背了基本的商业常识和经济学常识,本文试图从交易时交易双方信息差的角度,来阐述其模式的可行性,以便让自己对此洞察有更深入的了解。

交易的达成依赖于信息,尤其是分散的信息

(封面中的)经济学家哈耶克(Friedrich Hayek)于 1945 年发表的学术文章《知识在社会中的使用》中提到,在当下的年代,我们提到「知识」的时候,过多的关注了「科学知识」,而忽略了「经验知识」,认为后者是不重要且低等的,但后者在交易中的作用性却强于前者。

在这里展开说明下,所谓科学知识便是我们日常在课堂或书本所学如「新冠肺炎第六版诊疗方案」,而经验知识则是「我家门口小区的便利店里面昨天新到了一批口罩,老板是我好朋友刚打电话给我说的」。显然我们都会觉得前者的「价值」更大, 但是却忽略了,我们日常非常多的交易行为都是基于后者(所谓的经验知识)的信息作出的。

经验知识的特点是非常分散,这一点从早年计划经济的溃败中就能看到,没有任何一个中枢组织能掌握那些存在于每个人每个当下场景稍纵即逝的知识,而掌握这些知识的人其实才能最终促成交易。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什么许多人「听了许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整天听到的知识都是「科学知识」,但是自己却没有能力从实践中获得「经验知识」。

在这里不再展开赘述,有兴趣的可以点击「阅读全文」查看《知识在社会中的使用》相关介绍。

信息差较大的一方,应首先提供信息

因为上述两种知识都是某种「信息」,为了减少概念引起的分歧,故接下来对这些知识都统称为「信息」。无论是在线问诊,还是出门买口罩,本质都是交易,而交易是一种决策,决策的变化依赖于信息的不断输入。

eg.1

以在线问诊为例(供给方信息差较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