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命名設計拷貝.jpg

五月中旬起,全國社大配合防疫政策陸續宣布停止到校上課,至今已近兩個月;相比去年COVID-19在台灣首次大爆發,以及今年初因「部桃案」導致部分縣市社大停止寒假活動,此波疫情形勢對社大與社區的衝擊是更為全面且深切的,它直接挑戰了我們慣常的生活型態,也擴大個人與組織反思自身存在的本質與意義感。

「停止到校上課」,並不是按下了社大的暫停鍵。這段期間,我們再次見證了社大的韌性與學習力。許多社大團隊開始練習遠距辦公、線上會議(好多社大經歷了開辦以來第一次線上校務會議、線上課審……)甚至發展出各式各樣有趣的實驗活動(例如:疫情下的日記書寫空中聊天吧線上集體創作展……)希望能持續連結無法實體見面的社大師生,陪伴大家度過疫情中煩悶的日子。

在這當中,拆解教學、將課程與各種數位工具結合,跨入「線上學習」的領域,是各社大面對未來疫情若常態化,應積極尋求轉機的普遍嘗試。根據我們兩週前所發出的問卷調查結果,多數縣市政府皆已承認線上課程為「正式課程」,可作為社大課程持續開設或復課後進行的方式之一;而在問卷回填的五十所社大當中,也有八成以上的社大目前正在著手規劃、進行線上課程,各校轉線上課程比例數約介於一至三成間。

在許多交流場合上,社大工作者向我們分享對線上課程的觀察,我們共同看到了數位工具能夠促進學習者主動參與創造課程,社大多樣、靈活的虛實設計與工具應用搭配,也能豐富社會整體對線上學習的認識;但我們也注意到,城鄉之間學習者在「數位設備的擁有」,以及「數位使用習慣」上確實存在落差。當我們在鼓勵社大探究數位學習的可能性、向各界爭取資源挹注此事時,若沒有意識到在地社大與社區的處境,很可能會在無形中加劇了不平等的發展。對此,全促會於7月3日下午邀請了幾所在問卷調查中線上課程比例偏低或未展開規畫的社大,以及雖位處偏鄉卻對線上學習十分關注的社大,一起來聊聊偏鄉社大數位學習的狀況,當天的出席者由南至北分別是:屏北社大、邑山社大、平原社大、二林社大、南投縣社大、甲安埔社大、苗栗社大。

大家分述了五月以來自家社大課程轉線上的歷程,我們注意到一些共同點:首先,線上課程前置準備所需耗費的心力與溝通成本比實體課程高出許多,但也增加了教師重新思考教學環節的機會,以及社大工作者得以與師生協作的介面。苗栗社大一開始是幾位熱心教師自主幫學員上課,社大工作者接住了師生們的這個需求,跟教師群一起討論出這種自主服務轉為正式線上課程需要符合的幾點原則,包括師生都要有意願與能力使用線上工具教與學、講演以外要能透過線上有所互動、須開放工作夥伴進到線上平台跟課協助等;屏北社大則是團隊先集體自學線上工具,每門課程皆經工作人員與全班一起做兩次測試後才正式轉為線上課程,過程中工作人員為了減少師生初接觸線上教學就遭遇挫敗,做了很多功課並將其轉為合適的形式與社大師生分享資訊,也會給予各班線上課程的進行一些建議,並適時為師生溝通搭橋,屏北社大的怡蓉就形容線上學習反而「穩固了師工學的合作關係」。

再來,發展線上並不只是疫情下應急用,屏北與邑山社大都提到未來仍希望持續增進師生的數位操作能力,讓大家的生活能有更多接觸資訊的管道及風險社會調整生活的空間。最後,區位條件也是大家在規劃線上學習時共同關心並納入考量的,屏北社大即將有21門課程(佔總開課數18%)轉線上,但怡蓉一開始就特別提及屏北社大有一半的學員來自屏東市;平原社大目前轉線上課程比例為14.3%,但學員多來自像西螺這樣比較熱鬧的鄉鎮。故「偏鄉中的偏鄉」又會是另一種樣貌。

屏北社大歌仔戲班轉線上的案例讓大家都非常的好奇。這門課原先並不是工作人員預期能轉成線上的課程,因為歌仔戲班上課的方式很複雜,要伸展肢體、磨練動作,還要對戲。講師一開始並沒有使用數位工具的基礎,是在參與這段時間社大所舉辦的講師研習後才去摸索如何善用GOOGLE MEET的功能來達到教學效果,例如:在雙人對戲時將主角的視窗釘選在頁面上,既能讓對戲者專注地看著對方練習,也幫助其他同學聚焦目光。怡蓉觀察,線上交流能夠傳遞訊息的方式並不像實體那麼豐富(有肢體、表情、語調等可以即時感受),這讓同學容易擔心自己或他人錯過資訊,反而提高了同學在當下的專注力,並且更關心彼此。而老師事前備課需要預錄示範影片、音樂,這些也有勞較能適應數位軟體的同學一起協助,因此許多同學反而在這一次更能跳出來被大家看到。

苗栗社大則以二胡班與讀書會的例子建議社大未來可以研討不同類型的課程可能搭配的同步、非同步技術組合,文祥也認為線上很適合做講座、直播式的單元活動,目前正在評估設備採購,之後可能發展直播的操作。

比起其他社大對線上學習有較為正面的期待,二林社大日恆的發言則很真實的反映偏鄉的處境以及社大工作者身處其中的多方考慮。日恆提到,線上學習在二林地區並不好推動,有的課程老師只是想用LINE跟同學聊聊天,但學員紛紛反應不會用LINE,也有學員甚至沒有手機;這些長者很難在沒有年輕人的輔助下自行使用3C產品。因為這樣的經驗,目前他只鼓勵幾位老師嘗試各種線上的方式與學員維繫關係,並無特別規畫要發展線上課程。日恆也提到社大這個場域的許多特點,仍是線上的介面難以實現的,例如薩克斯風班老師在臉書直播演奏,學員的參與率很低,大家回饋「只是看老師在吹,他們聽不懂」,平時該班上課時,多是學員輪流吹奏、老師給予吹奏和指法調整的建議,在這裡,光是指法的操作,就很難只憑一個小小的線上畫面來還原。另一個例子是二胡課,這門課程每週必以「老師幫學員調音」做為開場,如果老師沒有做這個動作,後面學員拉奏的音準都會出錯,這在線上也很難實現。對二林社大來說,線上平台實在難以替代社大的核心精神——實體陪伴與互動交流,因此他們現在的策略是放眼明年以後能逐步恢復疫情前的社會生活,重新起步經營社大,對線上學習只是預做準備而已。

這場座談讓我們更了解幾所社大目前推動線上課程的狀況,社大間也頗有動力彼此共學更多有關線上學習的操作與觀察;全促會預計在未來兩個月內啟動給不同分區社大參與的小型工作坊,邀請各社大分享線上教學以及能夠連結社群、強化社會支持網的數位操作經驗。接下來幾期的疫情快訊,也將安排不同社大的案例專訪。敬請大家持續關注,一起發揮社大的力量,在非常時期穩固有活力的公民互助網絡、陪伴學習者迎向世界為我們帶來的考驗。

<aside> 👉 偏鄉社大近期若有針對工作者或師生辦理數位增能工作坊的需求,可洽詢「教育部偏鄉數位應用精進計畫」於各地區的輔導團:https://itaiwan.moe.gov.tw/docmap.php

</a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