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群眾募資市場從2012年開始至今,在募資四大平台(目前只剩下嘖嘖、FlyingV兩家)累積了超過5000多件的回饋型專案,過件率也從近50%提升到65%,在市場顯著提升之下,吸引到許多原本「非群募市場的商品」也進入了市場,例如:傳產大量製造的商品、中大型的企業想要試水溫而開的產品線、缺乏新興議題的消費商品、貼牌的OEM商品、不知所云的文創商品,這些團隊大都抱著姑且一試的錯誤期待,同時也把舊有的經營思維帶入專案中,造成雖然募資金額高達幾百萬,但最後卻虧本而歸,到頭來發現本次募資對於品牌發展只有寥寥無幾的助益。

   以上相同的狀況,也經常發生在「適合募資」的商品上,歸咎其原因,可用兩句話來描述 :「在錯誤的時間點上做行銷,在對的時間點上沒有做行銷。」例如我所經手的幾支募資案,都可發現商品的專屬FB粉專開設太晚,待問卷放出去之後,才倉促地開設啟動,對於有興趣填寫問卷的受眾來說,想進一步暸解這個商品背後的資訊,一連結到了粉專才發現資訊根本空空如也,白白流失掉好好展現商品的機會,更浪費了問卷投放的寶貴資金。

   對於投入群募的團隊來說,「群眾募資的專案」應視為「新品牌從零開始建造的專案」,且是一個在六個月內完成品牌的基礎素材建造,並以第一批支持贊助者為市場擴散的支點去經營。 若以這樣的思維當作基礎,以下五個關鍵時間點就非常重要:

很多的傳產與新創團隊,他們手上都擁有很不錯的產品,但卻缺少了一塊很基礎卻重要的拼圖-「產品說明簡報」。 我經常見到許多產品設計者,像無頭蒼蠅一樣從早到晚到處奔波跑業務、談合作,每次見面都像傳教士一樣用愛發電,花了近一個小時圍繞著心愛的產品講個不停,然而,等到要與募資平台提案的時候,我問他:「你的產品簡報呢?」他卻吱吱嗚嗚地回答不上來。  試想,若連一個基礎的產品簡報都沒有,你要如何傳遞產品的差異化功能、認證、設計,要如何傳遞解產品決什麼樣的問題?

產品能傳遞什麼樣的價值? 要如何與上游的製造商、合作夥伴、協力團隊去溝通呢?

一個好的產品簡報其實就是團隊在募資前期的「快速通關密碼」,簡報結構上應該包含了:

產品名稱 / 產品外觀 / 製造來源 / 產品認證與專利 / 產品團隊成員 / 產品功能 / 同類產品中的差異化優勢 /  新創議題 / 產品解決什麼情境的問題 / 願景

產品簡報完成後,接下來所有的操作,一言以敝之就是「募資前測問卷」,主要的任務都圍繞著「募資前測問卷」打轉,包含 問卷設計、產品拍照、產品專屬粉絲團架設 (需埋像素)、問卷投放策略、問卷廣告費 等。

待問卷回饋完畢,若設計的好,其實團隊對於「要不要進行群眾募資」這件事情,心中大概就有了七八分的答案了,若回收不到300份,而且花錢的平均意願偏低的話,團隊就可以重新考慮是不是產品的定位有問題、不切合實際使用需求...等,甚至有的團隊在問卷之後撤回了募資案的執行想法,轉往電商販售,也取得不錯的成績,切記,募資絕不是團隊唯一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