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篇是閱讀傷寒論淺注後的小整理。閱讀的文本是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的版本。因為整篇有45個段落,讀起來比較龐雜,所以整理並統整一下相關內容。少陰篇總共可以拆解成三大部分:第一部份是闡釋少陰篇主要的概念與特性,第二部份討論病證的提綱,第三部份則是寒化、熱化及其他相關的處方例。
第一部份 主要概念與特性

在本篇主要的概念主軸,就是少陰「上火而下水」,預設正常生理就是要「水火濟而陰陽交」,也因此確保了「主出入內外的樞機」維持正常,另外一個佐證是從欲解時「子至寅」的概念,子時一陽生,少陰欲解時也剛好從子時開始,才云「少陰獨解於陽生之時」(p160)。
如果不相交呢?就會導致各種病理症狀表現,我們可以分成上中下來理解:
- 在上,會有神志症狀的「躁煩」,其中又細分:「陰不交於陽為躁,陽不交於陰為煩」(p162);陽自隔絕於外,則會有「時時自冒」的症狀(p162);火在上而水不上交,則會「口渴」、「咽痛」(p162,p168-豬膚湯),這種咽痛是屬於一種假熱。
- 因為陰陽不交通,導致「中土氣敗」,則會出現「四肢厥冷」。(p167-吳茱萸湯)
- 火不下交,在下會出現「自利」,從「小便色白」可以輔佐判斷下焦有寒的診斷指徵。(p157)
- 少陰病,脈微細沉,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
- 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
-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 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踡,脈不至,不煩而躁者死。
- 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雖煩下利,必自愈。
- 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第二部份 少陰脈證提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