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zheng (3).png


樂譜的解讀

Studying-amico.png

眼花撩亂的符號

一眼望去簡譜上除了數字外,就是很多有長有短的線,這些線條代表著拍子的長短,除了線條代表長短外還會使用「.」來代表原本音符延伸,拍子的呈現不局限於1/2拍、1/4拍,還會有3/4拍等等的拍子需要被表現出來,看得懂Do、Re、Mi、Fa Sol、La、Si是不足夠演繹出一首曲子,搭配上節拍的長短不同的拍子會讓曲子聽起來別於「兒歌」般,變得活潑且有趣。

有時候會覺得譜上的拍子會讓自己懷疑人生,覺得是製譜人寫錯了?這時候看看曲名的左下方通常會有(圖1)的樣子,把拍子畫上去後數看看是不是符合這樣的規則就知道是自己的問題還是製譜人的問題。音樂不會死板板沒有例外,有時候會因為排版或是版面上的表達產生例外的情形(圖2)。

**圖1**

**圖2**

看得懂樂譜?

閱讀樂譜需要具備基本的樂理能力,每個符號的代表象徵著甚麼。很多時候看到的曲子不見得會是有聽過或是有接觸過,不表示無法演繹出曲子。除了樂理的能力外,精準地知道拍子的掌握也會更了解作曲者寫譜時的意思,對於進入音樂世界的小白來說能夠照著節拍器演奏就已經很厲害了,在節拍部分容易困擾小白的地方不外乎就是切分音,當切分音的掌握洽當套用強弱的表現,就能演繹出曲子的風格了!

有兩種拍子對於初入音樂界的我來說,有兩種讓我難以理解的部分。一是自由拍,自由拍是指拍子跟拍子間的距離沒有固定的規律(速度),這時候做出曲子的強弱會讓聽者有種對接下來的聲音產生期待感,但往往也因為如此會讓演奏者的被凸顯。二是Rit.(Ritardando漸慢),常見的會出現在曲子的未端,伴隨著漸弱,對於初學者來說能做到穩穩地在拍子上就已經是個課題了,加上Rit.的表現會無所適從。

反覆的練習

我膩了,好無聊唷!

為了表演或是團課的進度必須要反覆的練習同樣一首曲子、基本功,因此覺得有點乏味或是膩了的感覺,會想跑去練不同讓自己感到新鮮、有趣的曲子。對於有練習一陣子就會知道,間隔一段時間沒有練習就會變得靈活度較低,顯得生疏忘了當初「膩了」的感受,練習時間的安排上就會顯得重要了,該怎麼讓練到膩了的曲子可以保持著熟悉,又可以繼續地增加讓自己感到有趣、新鮮的練習。

在練習時會替自己找很多的理由跟藉口不想要練習,例如:老師教得好無聊、同學(問老師)很多奇怪問題等等的,但練習跟樂曲一樣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節奏與拍子,最終才能譜出美妙的樂章。

到底要練習到什麼程度呀?

有沒有過經驗,感覺自己已經練習到非常流暢了甚至倒背如流還要繼續練習嗎?繼續練真的會「無聊」甚至覺得幹嘛要練習,類似這樣的想法懵然而升。回想過去的初衷,究竟是為何而開始學習呢?想必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吧,無論是為什麼,別忘了都是走在這條路上,過程中是難免的。

在練習時縱使無聊也會偶爾練個幾次,為了維持熟悉度與手指的靈活度。明明很多曲子都有類似的段落還會忘記怎麼嗎?縱使擁有類似的段落或指法,也會因為不練習而生疏 ,每個人對於熟練的認知不同沒有制式的目標與方向,但反覆的練習是必要的,對於久久沒練習的曲子也不要忘了回顧!

Instruction manual-rafiki.png

無法改變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