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6iEFRNJjZA-ffTyXk-Sug

这半年常常想起姥姥来。

35 岁经历了很多,但久久无法磨平的还是姥姥离世。匆匆地回沈阳参加葬礼,接着就发生了陈拓的事。事业的挫折很少让我难过,但关系的结束却赚足了我半年的泪。

35 岁这一年刚巧赶上世界发生了巨变,每天新闻上演。年少时我很少能明白这些新闻和自身的关系,而当我拥有了自己的一隅事业,深深卷入社会生产之后,近处的新闻总是还没传播时就直接拍打到了身上,也明白远处新闻的震波会在某个时刻抵达。好笑的是因为危机一个接着一个,实在没有时间关注股票,有天打开一看发现少了一位数。但事业和情感上的挫折太多太猛烈,导致身外之财都成了能自嘲的趣闻,没带来实质性的伤害。就在陆陆续续写这篇文章的过程里,安倍遇刺,斯里兰卡政府破产,你能感受到不可抑制的暗潮涌动,你无法忽视那酝酿之中的矛盾。

最近我都在思考,当前社会最大的矛盾是什么?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矛盾各方的代表势力将如何演化?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着什么新作用?我在其中的位置?我可以做什么?而现在的我还没有能力和精力把局势分析得很清楚。最多只是想明白了我所处的这个阶级最深的矛盾,和我们这个行业意想不到的社会副作用。

于是又看起了历史和社会学。最近看得比较多的就是魏晋南北朝。也是一个末法时代,混乱持续几百年,人的一辈子根本看不到边。即便历史总体趋势是好的,但人的一辈子是短的,你刚好就克在那个下行期。怎么办呢?

五月最抑郁的时刻,就是因为自己精力和意愿最好的时刻,突然来一盆冷水,让你虚度光阴,动弹不得。不可撼动的乱局要持续多久?到我四十岁?五十岁?还是一生?不免一瞬间消沉起来。甚至拒绝参与任何关于企业发展的分享活动,因为我说不出违心的好话来。

但现在有那么点想通了。治世有治世的活法,乱世有乱世的活法。正是乱世才英雄辈出啊。努力做个英雄吧,又怕自己卡在 19 世纪中叶那种时代,开始乱了,但是能力超越不了眼界,再聪明也想不到还可以用某种方式革自己的命。最多做做李鸿章说的「纸屋裱糊匠」,明知不行了但还是要黏在体制上裱糊裱糊,因为不清楚还有别的方式造房子啊!最近觉得,的确是时势造英雄。讲道理每年肯定都有基础素质超群的人降生,但有人变成了跨时代的奇才,有人没能。我现在比较宿命论,觉得跨时代的人就是刚好生在了跨时代的点上……

那如果就是生在了无法跨越的时代怎么办呢?我觉得就是尽量反对自己的既得利益,尽量对自己相信的一切提出反驳的假设。多跳出来革自己的命,为更广泛的被损害者谋福利。一定不能去捍卫体统,但理解捍卫体统的人,适当地用具体的好处去争取他们,而不是辩论和批判。因为过去的体统是他们赖以度过半生的方式,改变对于时日无多的老人是件残忍的事。

举个具体的例子就是虽然有股权来保证我在分配里是压倒性的收益方,但我觉得我应该反对这种体统,因为股权的一劳永逸存在着对后来者不公的机会剥夺,这种机会剥夺从长远的人才架构上就导致了企业的不可持续,保守和追逐近利。我想设计一个更好的分配方式,它一定是削弱我作为实控人近期权益的,但它一定会带来远期的生产效率解放以及更大的回报。当然这很难,但值得尝试。组织设计上我其实尝试过很多,有些失败了,有些在某些情境下成功了,换个情境又失败了。但我觉得不断尝试是我卡在这个末法之世的唯一选择。

不断地入世,不断地挑战,是我的命运。这是某天我走在北京凌乱的街头上,突然感悟的。

离开尘世获得内心的寂静,其实对我来说是件特别容易的事,甚至25岁之前我一直保持着一个离世俗很远的状态。如果我是这样的,那么是不是主动陷入世俗的泥沼中才是我真正的修行?一旦我选择去过从前那种远离世界内心宁静的日子,我反而是无法获得真正的解脱的。

当我想通了这一点,我感到了一种宿命。没有到尽头,那我都可以继续在这泥沼中深陷,去探探那不可测的深度。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我看破了这泥沼,或这泥沼吞没了我。不是通关,就是反复读档,只可以在不停的战斗中完成你的修行。

不轻松,但很快乐。

三十几年来的人生我都过得很仓促,一双眼睛看不够,一对耳朵听不足,迫不及待地把这世上的一切囫囵咽下,没有时间消化,只是拼命地去经历未曾体验过的一切。直到前年才开始觉得烦厌,不再觉得任凭欲望将自己胡乱带去的方向是特别的。开始有意识地自我瓦解,审视自我的动机。

经过这两年的种种,我已不再是曾经的那个娇娇,以为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可以轻巧地存活于世,不受任何伤害。但幸运的是,现在的我学会了欣赏疤痕,那是我的年轮。

我开始有点喜欢摇滚,甚至有点理解朋克。要知道毕业的时候我嫌弃大噜那些噌噌嗡嗡的唱片封面,都给卖掉了。

我想,可能是我明白了愤怒源于何处。这比愤怒更重要。我也明白了我能多大程度的与它周旋,它又多大程度地塑造了我。

可能,这是未来最好的一年,幸好,这还不是最好的我。

35 岁的最后一天,送上一首老歌,祝今晚好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