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盈利的 3 种模式

这次疫情,医疗健康行业备受关注。

经历了爆发的 2013 年,寒冷的 2017 年,正迎来新一轮的热潮 。

根据腾讯新闻,2 月 17 日到 2 月 23 日,共发生 44 起投融资事件,其中医疗健康成为最受投资人欢迎的领域。

而投资机构对互联网医疗的认可,建立在对未来丰厚回报的预期上。

2017 年 3 月,第一批互联网牌照被批准,互联网医院不在只停留「咨询」,而能提供实际的「诊疗」服务.

2018 年 9 月,《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出台,互联网医院又具备了一个重要能力—「电子处方」

这两个重要的节点,意味着互联网医院正式成为一类新型「医院」,具备了线下传统实体医院的部分通用能力。而互联网医疗的盈利,多半也是围绕诊疗服务+电子处方为基础,以不同的形式呈现。

未来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有哪几种呢?

下面分别阐述我个人比较看好的 3 类模式:

特别说明:本文仅讨论企业建设的互联网医院,不讨论传统实体医院建设的互联网医院,因为传统医院主要盈利模式并不是在互联网医院部分,线上运营目的和思路也不同,不适合放在一起对比。

模式 1:基础标配版互联网医院

这是互联网医院出现以来最标准最基础的一种模式,以常见病、慢病复诊、焦虑性、泛健康需求为主的平台型产品,开设多科室,以**「付费问诊」+「电子处方」+「在线购药」**为主要付费服务。

在线问诊随着这次疫情的集中式教育,后续会有可预期的增长,同样也会带来电子处方量的增长。

除此之外,在国家「药品零加成」、「控制药占比」等政策压力下,线下处方市场必然会挤压外流,而互联网医疗是外流的主要承接方之一。

近两年,很多大医院都陆续关停了原本为续方而设立的「便民门诊」,从医院角度是为了响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降低院内药占比、聚焦资源在重病大病。而对患者而言,这部分续方需求用互联网医院是最好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