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Graham 的文章总有一种独特的穿透力,这种穿透力会让你觉得对周围失望透顶的时候,给你一个全新的视角,或者告诉你根本的原因在哪里,然后鼓励你继续前行。

上周见了几位新朋友和老朋友,和新朋友在交流过程中碰撞出许多有趣的火花,彼此都对所在的领域充满了好奇;而老朋友则是从呆了四年的环境中辞职,从上海驱车来杭州,找我想聊聊有什么好玩的方向,因为他发现他自己的好奇心没有了,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我一直不接受一个产品设计理由叫做:**别人都这么做了,所以我们也应该这么做。**也会直接无视一类反馈叫:**别家都有这个东西,为什么你没有。**我一直试图去让这么提的人意识到,这样的跟随策略无异于死路一条。但实际上最终总是不欢而散。

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跟随策略?Paul 爷讲的通透:独立思考能力( Independent-mindedness) 似乎更多的是与生俱来的特质(nature) ,而非后天培养的( nurture) 。这意味着如果你选择了错误类型的工作,你将不会开心。如果你天生有主见,那么成为中层管理者终究会感到疲惫。如果你天生是保守的人,那如果你做一些原创性工作也会遭遇挫折。

因为在大多数种类的工作中,比如成为一名管理者,只需要保证事情是对的才是关键,新奇的想法反而是破坏稳定的可能性之一 。这个观点,解释了我有些时候无比疲惫的原因 —— 因为渴望去尝试创造性地事情,而对于保守的方案总会嗤之以鼻。但这并不是自我鼓吹和标榜,的确不同的环境和阶段需要的策略不同,而是让我意识到,仅靠自己的能力是无法扭转整个环境,如果想创造一些东西出来,必须先把环境打造成能迸发新想法的地方。

而对于短期内无法改变环境的人,Paul 爷也给出了一些不那么激进的解决方案:

对了,设置「羔羊」栏目的目的,是希望能帮助诸位看到历史。

另一方面,在如何拥有独立思考方面,也是需要锻炼的,就像我们的肌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