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从不同的层次看,也许会得到同样的结论,但是结论的扎实程度和对将来的指导,则是完全不同的。当时虽然总结过某些业务的失败,但是更多的是从产品设计/运营商来分析,没有站在经济学的框架下去分析。恰好最近在研究交易平台定价权的事情,加上近半年还有一些别的案例,所以专门再复盘一次。

先说背景,在丁香医生平台上的业务有两类定价方式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030d7521-4f8c-4574-b4a3-2cb320042b21/Untitled.png

但也有失败的案例,我们曾设计过一个平台定价的业务模型「快速图文」,简单来讲是需求方仅需花费 10 元,便会由平台指派一个某级别的医生进行轻症的咨询。

但是很快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激增 —— 需求方意愿强烈,但是供给方意兴阑珊 —— 用户的问题五花八门,很多都超过了「轻症」的范围,比如:左侧面部连续抽搐疼痛三天,平时也有吃降压药,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多病种叠加描述不清晰,很难标准化治疗)

而供给方意兴阑珊,是因为付出收入完全不成正比,在供给方的心里,轻症应该是:24 岁脸上起了黑头吃什么药(症状明确且治疗方案标准)

随着供给方意愿的降低,服务响应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因为供给不足,只能边缘化这个业务。

那么究竟平台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定价模式呢?这里再罗列一些交易平台定价之间的区别: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74158c18-40a5-4882-83a9-df62fcf6bc23/Untitle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