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类专业, 国际上一般称为 Electrical/Electronic Engineering, 简称 EE, 包括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自动化,光信息,电路专业等

在国内的高校, 通常这些专业培养方案的侧重点会放在 电学、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 等理论性强的科目, 每一门课都是一把上好的屠龙宝刀, 但宝刀的份量之重,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举起来, 更别说同时挥舞多把宝刀。

每个人感兴趣的方向不同, 就业的方向也不同, 并不是每一门科目都值得大量投入精力去学习。而且由于培养方案制定的滞后性, 且普遍忽视动手能力, 产学研师资悖论的存在等, 本科阶段的工科教育可谓是一言难尽, 对就业来说实用性太低了, 产学研脱离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从我观察到的工科教育体系来说, 从师资开始就注定了教不好就业方向的学生。其实从 BOSS 直聘等招聘平台就能很容易看出来, 顶尖的工程师在市场上都很抢手, 各家企业都在花高薪去招人, 如果一个人工程实践能力足够强, 去做高校教师反而是性价比很低的一件事。

也就是说, 进入高校教育体系的工科老师, 或许在他们本专业的工程能力上有所欠缺才决定进入高校教书。

这也能很好解释为什么学校学的都是古董, 也不注重动手能力, 因为 你不可能要求老师教你他们不会的东西。 我将这种现象称之为 产学研师资悖论 , 即: 工程师不进高校教书, 高校教书的不是工程师

再加上近年来水课越来越多, 挤占了原有专业课的课时和学生的精力, 我对高校教育失望至极

一转眼大学3年就过去了, 我自认为数学也比较菜, 也不会考试, 最终选择不考研, 继续在高校中浪费自己的时间了。我转而尝试 嵌入式软件 / 机器人应用 这一就业方向去学习真正需要的实操技能, 并且成功在大三下拿到了深圳一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的 Offer。

现在我所有课程基本修读完毕, 也算是复盘一下这几年的大学生涯吧, 下面就本人就读的某双非二本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 ,来进一步聊聊, 嵌入式软件就业视角下, 各学科的吐槽 和 推荐补充学习的科目, 个人拙见, 仅供参考


首先把我校的培养计划中的科目大概分个类, 这个分类并不严谨, 因为这些学科都是相互交叉

数学类 电子类 信息/信号类
微积分 计算机基础 & C语言 信号与系统
微分方程 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 高频电子线路
离散数学 微机原理及应用 信息论基础
线性代数 电路原理 通信系统原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
传感器原理 自动控制技术
电磁场原理
EDA技术基础

电子类课程

计算机基础 & C语言

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