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路緣起

四國遍路是將弘法大師於九世紀初在四國地方服務的八十八所寺廟串接在一起,大概於十七世紀出版了《四國遍路道指南》而廣為熟知,主要透過徒步旅行的方式體驗當年弘法大師的苦旅軌跡(約為11000-1400公里,依選擇路徑所變化),整個徒步約需四十天,且遍路者會穿著象徵無畏生死的白色袈裟、戴著遮陽的斗笠、以及一些法器,踏上朝聖的漫漫長路,整體來說是一個磨練心性與增強體力之朝聖之路。

而台北新四國八十八遍路是在大正十四年(1925),由真言宗信徒鎌野芳松、平尾伊三郎、大神久吉、二工實太郎和尾崎彌三郎五氏等人所發起,為讓台灣的信徒能夠就近參拜,故選擇了從台北市區至北投的八十八個位置,透過擺放石佛取代一間間的寺廟,減少空間的同時也讓信眾能夠參拜,類似的遍路也於花蓮有所出現。

遍路位置(1926年)

更多詳細資訊可參考台北四國遍路檢核表

遍路實際探查指引

本文將用順番的方式,指引如何踏查目前還在的石佛,不在的石佛也會進行原址簡略介紹。也會附上google地圖的位置

註:目前仍存在的僅有1番、2番、11-13番、16番、18-19番、23番、28番(平常不公開展覽)、29番與31番(在密西根,近乎不可見),34番、36-38番、40番、43番(平常不公開展覽)、45番、48番、49番(平常不公開展覽)、51番、57番、64番、66番、68番(私人招待所,進出困難)、69番(須買門票)、70番(須詢問老闆)、73番(私人土地)、75番、78-80番、81番、87番、88番

1番 靈山寺-釋迦如來(台北弘法寺)

2番 極樂寺-阿彌陀如來(天台宗修驗道布教所)

3番 金泉寺-釋迦如來(台北稻荷神社)

4番 大日寺-大日如來(新富町不動尊)

5番 地藏寺-勝軍地藏菩薩(新富町不動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