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摄影的第2个年头,我发现自己的摄影走到了尽头。当然,从今天来看,尽头并不是真正的尽头,但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那是空前的巨大压力。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会觉得自己不应该走前人的老路,要更多地探索摄影的边界,但是如何下手,却是最难的问题。

同样,这些「大师」的照片是好的吗?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说他好,而我不觉得他好?有人说他好的时候我应该用什么表情回应?是应该随大众说「这个xx大师,我觉得他的照片确实好」?还是说不发表看法沉默不语?虽然我常常限于这种困境,但直觉上我觉得应该能够找到出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买了几本关于摄影的书,什么《安妮在工作》啦,《摄影的本质》啦等等,甚至包括《今日摄影》。看完后我只能收获无尽的空虚,「他们拍得好(虽然有时候我也看不明白为什么好),但是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无论怎么努力我也做不到这样吧!」,又或者「这样的照片我也能拍,所以算不上什么好照片吧!」「吹嘘的人太多了!」等等。但转念一想,看绘画和画展的时候,会看策展人的关于展览的介绍和艺术评论,那么摄影也应该有摄影评论吧!

01 - 艺术评论

抱着这样朴实的态度,反倒是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哎呀,原来真相离自己这么近了,只是自己没看到」。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又重新翻看起喜欢和不喜欢的照片,去查看其他人对于这些照片的评论。

不过,在说摄影评论之前,我们得聊聊为什么评论是重要的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评论是一种胡扯,「反正没有什么现实价值意义的东西,既不能在路上跑,也不能填饱肚子,就是精英阶层小圈子里的吹捧吧!」,有这样的观点,并不能说是错的。早期的艺术,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之前,都是为了皇宫贵族和宗教而服务的,因为只有这样的人和机构才能养得起艺术家。那个时候,人们确实不懂也不需要懂艺术,所以艺术往往离普通人非常远。

文艺复兴之后,艺术逐渐变得平等,人们开始接触艺术,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艺术依旧是难以理解的。所以,为了满足市场(金钱)的需要,就有了很多艺术作品商人。这些商人的主要工作就是挖掘有潜力的艺术家。大师自不用说,师承和作品本身就能说明价值,而随着艺术平民化和自由化,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进入艺术市场,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多,艺术品价格也不再是触不可及。但与此同时,人们发现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和其价值)都可以理解,有的时候你觉得很难看的艺术作品,过了几年就变成价值连城的珍宝。

这个时候就需要艺术评论了。一方面艺术评论为艺术市场做了补充,在买家和卖家之间增加了缓冲,另一方面,艺术评论也起到了教育群众的责任,宣扬了美的观念。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们可以先看艺术评论,了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大概的技法,再看自己是否值得投入。

不过有的人说这和股票市场岂不是没有区别吗?艺术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在你眼里变得这么低下了。没错,这样看,艺术家和其作品确实就像某支股票,艺术评论家就像机构或者交易员或股票经理,他们的工作就是通过历史和市场上的信息告诉客户,这个是否值得购买或投资。同样,也许有一天,你手里的艺术作品升值了,他们也会告诉你应该出掉手中的收藏,从而赚取利润。

但我并不觉得这样就玷污了艺术,艺术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虽然艺术追求属于精神追求,但精神追求也是有好的和坏的。不过,艺术是包容的,里面的物品有好的也有坏的,相当一部分还有装腔作势的,但艺术本身,即不是好的也不是坏的,所以更不可能是高高在上的。在我看来,艺术是相当冷静的。

另外,虽说艺术评论有一定的功利性,但我觉得大可不必对这种功利性持有悲观态度。这个世界上什么没有功利性呢?

02 - 评论的意义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参与到艺术生产和艺术市场中。除了具有一定功利性(还是要强调并没有什么不好)的评论,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评论中。艺术杂志的出现,也吸引了很多人在媒体上发表自己对艺术和作品的看法。我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看法,都是评论。

不过,暂且先不说「评论技法」和「对艺术史的理解」,评论这件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接下来我来详细说一下。

艺术市场可以理解为是菜市场,艺术评论就像每个吆喝的人。这个吆喝的人可以是卖菜的「自己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又或者是行走在市场的美食家,也可以是做饭的家庭主妇。如果一个菜市场是安静的,相比来逛菜市场的人一定会觉得莫名其妙,转一转遍离开这个地方到其他市场去了。但如果摊主卖命的吆喝,美食家品尝了几家早上刚到的海鲜的摊位,然后说这家的东西很好吃,家庭主妇也窃窃私语说千万不要买进门的那家的大米,有好多是坏的呢!这样的场景,无论怎么看都让人放心,毕竟这是一个热闹的「循环」的市场。

所以,能够循环的市场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西方的艺术和摄影杂志里有很多评论家,虽然有时候会因为观点不合吵来吵去的,也有创作的艺术品看上去非常幼稚,但整个市场至少看上去很有活力。有人在创作,售卖,还有人评论。

相反回过头来看国内,就会发现在国内,这是一个非常冷静的市场,好与不好只有几个人说了算,其他人对于整个评论环境更多是冷漠。除了冷漠,连声音也没有,而正是因为市场的冷静,导致了对应的艺术(如摄影)的价值低下。

当然,国内并非没有专业杂志和专业市场,只是过于专业以至于对于普通人来说,形成了艺术太遥远的感觉。表达的艺术是困难的,需要技巧的。不过,虽然从结果来看,作品有高有低,有成熟有幼稚,但表达本身是不需要门槛的。如果专业的艺术家和艺术市场要表现出自己高高在上,与群众拉开距离,自然也不会有群众喜欢,导致艺术市场变成了小众市场,甚至会造成群众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