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要討論一下《靈樞》五癃津液別的 一個段落:
黃帝問於歧伯曰:水穀入于口,輸於腸胃,其液別為五,天寒衣薄,則為溺與氣,天熱衣厚則為汗,悲哀氣並則為泣,中熱胃緩則為唾。
按照第一節前文的順序,是指「溺與氣、汗、泣、唾」為五嗎?那麼氣又是甚麼呢?在《靈樞解難》一書解釋這裏的氣,是指冬天呼氣或呵氣的時候看見霧狀氣體而言(p282)。初步讀完仍覺得結構上有些怪怪的,如果用「五液」來查詢其他篇章,有二個段落:
藏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宣明五氣》
五液:心主汗,肝主泣,肺主涕,腎主唾,脾主液,此五液所出也。《九鍼論》
雖然五液的分法不確定是哪五個,但我們可以三組並列起來看。這一段的主軸主要討論的主題是,水份從口進來,進入消化系統腸胃,再來進入身體裡面,最後到達身體外面,形成各種不同的津液表現的種類。
https://www.amazon.co.jp/病気がみえる-〈vol-1〉-消化器-医療情報科学研究所/dp/4896326121
感謝小小網站已經有很讚的整理,可以點擊下列主題參考之。
這裡有個跟現代生理分法不同的地方,就是尿液不屬於外分泌系統。但站在水的流動路線來看,仍要把他列入參考。
https://www.amazon.co.jp/病気がみえる-〈vol-1〉-消化器-医療情報科学研究所/dp/4896326121
《靈樞》五癃津液別的段落,接下來討論了一個病理狀態,叫做「水脹」。
邪氣內逆,則氣為之閉塞而不行,不行則為水脹。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願聞其道。
這段提出了一個命題:如果水流動的途徑中間發生了問題,就會導致「水脹」的表現。而接下來引發本文的主題,就是「水在身體裡面流動的途徑」(道)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