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四月份时候,一个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开发的翻译软件 DeepL ,让很多人都感叹机器翻译进步之快。

虽然在《牛津高阶词典》里,translator 仍然只有「译者」一种解释(a person who translates writing or speech into a different language),但这不妨碍 DeepL 公司给自家的软件起名叫「DeepL Translator」,也可见这家公司的勃勃野心。

不过作为一名「人类 translator」,经过常年的比对,闾佳认为目前最好的「英译中」软件还是有道翻译,这也是她平时首选的翻译辅助软件。

她认为 DeepL 火起来的主要原因并非它翻译得比其他家好很多,而是很多人很久没接触翻译软件,「没有想到机器翻译已经达到这种水平了」。想想你天天看着家里孩子长高,和隔几年才见一次,感受是不一样的。

除了「英翻中」的翻译结果比 Google Translate 和 DeepL 好,有道翻译还做了一些功能上的优化,譬如专有名词后会附上英文;提供一对一的句子对照等。

作为一个经常翻译人工智能主题书籍的译者,闾佳自然会很关注机器翻译的发展。毕竟这个人类的「孩子」长得比人高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与机器赛跑》的译后记里,闾佳写到:「人只有不断学习驾驭机器、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不断冲出自己的『舒适圈』,才能找到出路。」

她认为她这一代的译者,将会是「人+机器」协作的一代。未来很可能是机器负责基础翻译工作,具备长期翻译经验的人负责最后的一道把关。她举了川航飞机事故的例子,大多数时候,飞机都是在自动驾驶,但是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仍然需要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老机长来处理。而这个是机器很难做到的。

「可新一代的译员,没有经过纯粹手工翻译训练,在水准上达不到替机器把关的高度,」闾佳对下一代的译者提出了担忧。

2 作为一个「编辑」(editor),我也很在意自己职业在牛津词典里的变化。比起 translator,《牛津高阶词典》在罗列了书籍杂志影视电台等行业的不同工种的 editor 后,在最后一项给出「编辑器」(a program that allows you to change stored text or data)的解释。恩,稍微有些危险了。

而 computer 一词,早就没有最初的「从事数学计算工作的人」的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