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unsplash.com/photo-1602503497726-dc6cfaab7e17?ixlib=rb-4.0.3&q=80&fm=jpg&crop=entropy&cs=tinysrgb

什麼是 SMART 原則 ?

SMART 原則是五個英文單字的縮寫,分別是 Specific(明確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chievable(可達成的)、Relevant(相關的)和 Time-bound(有時限的)。是由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於1954年所提出,為了降低彼此溝通認知的差異,用以達成彼此協作的目標。

什麼時候會用到 SMART 原則 ?

不論是在職場中的組織協調,或是家庭中的親子溝通,亦或是個人目標的設定,都可以運用 SMART 原則來促進做事的效率喔。

在職場中經常會產生的場景像是,主管:「為什麼我交代給屬下的待辦項目,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可是遞交上來的報告還是二二六六呢? 」這時心有不甘的下屬心裡也正低咕:「每次都講得不清不楚,又不是你肚裡的蛔蟲,誰知道你要的是什麼?」

在家庭中,老媽交代放假時早點回來,誰知兒子一踏入家門就被念怎麼這麼晚才回來,兒子當下滿頭霧水? 不知發生啥事? 現在也才下午15:00 哪晚了? 才知老媽今天可是算好良辰吉時要祭拜祖先阿~

現實中只要存在一個不會說(敘述表達)、一個不會問(確認核對),就會產生彼此認知的落差,因此產生許多衍生的問題如親子代溝、勞資糾紛、主管說一套下屬做一套的問題,而 SMART 原則就是一個用來降低溝通落差的工具,用以提高溝通的精準度與目標設定的清晰度。

如何運用 SMART 原則聰明溝通 ?

先來看一下 SMART 原則各是代表什麼意思?

Specific 明確的

溝通要明確,如 ”明年的業績目標必須要有長足的進步” vs “明年的業績目標要比今年( 3000W ) 增長30%”;後者是不是清楚明確許多,所以溝通盡量避免模糊的空間。

Measurable 可衡量的

檢視一下所訂定的目標或與他人協作的事項,是否可以衡量與檢視,如有沒有明確的規格、尺寸、時間、地點...等能夠依循。盡可能量化目標與指標。

Achievable 可達成的

彼此的溝通必須考量實際,別好高騖遠,無法落地實踐,導致一開始就沒有行動的意願,再好的規劃終以失敗收場。就如同我們無法要求烏龜在短程中要跑得比兔子快,但我們可以期待烏龜的恆毅力優勢。

Relevant 相關的

這裡側重的是在規劃與執行之間的關聯程度,要找對人,做對事。如業績問題找業務,效率問題要從流程面進行檢視。要有成效,必須對症下藥,否則在錯的方向努力,徒勞無功。

Time-bound 有時限的

這個應該很好理解,時間是不等人的,在時限內完成,就像公車時刻表,能預期時間到了公車就來了,而加入了時限的目標更能促進計畫地展開與執行。 成功=目標+時限

<aside> <img src="/icons/brightness-high_gray.svg" alt="/icons/brightness-high_gray.svg" width="40px" /> 最徒勞的事莫過於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無關緊要的事。 - 管理大師 彼得 杜拉克

</aside>

利用三問來檢視 SMART 原則

計畫擬定好了之後,利用以下自問自答的方式來檢視一下是否符合 SMART 原則?

應用了 SMART 原則就萬無一失了嗎 ?

SMART 原則是將話說清楚、講明白,降低了彼此之間或團隊之間認知的落差,但並不代表從此到得到結果之前因此萬無一失,因為在 PDCA 的循環中, SMART 原則的使用僅是在 Plan 規劃的階段,在 Do 執行中仍是要透過持續不斷的 Check 檢核與 Action 修正來達成預期所設定的結果喔 !

來一個就算運用 SMART 原則還是失誤的案例,前些日子規劃韓國賞櫻行,行前領隊傳訊當地氣溫 26、27 度,但明明台灣的溫度是 21、22 度,且查氣溫 APP 韓國氣溫是 8~21 度,且緯度又比台灣高,怎麼會比台灣熱呢? 應該是領隊搞錯了吧? 於是不疑有他遵循著數據說話的原則,準備的都是比在台灣穿著再冷一級的衣著準備,踏上了韓國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