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摄影了!一直拿着相机也没有拍点什么东西,最近一直想要尝试重启 HOW I LEARN 系列,但是如果只从摄影的角度来去学习的话,已经无法只从摄影的概念中摄取到一些创新的概念和思路,在现有的,即中文资料库环境中,似乎也很难找到对于一些摄影师和摄影作品的真正的理解的评价,即便这些理解和评价是主观的,大多数都是一些空无一物的词藻和概念,媚俗的崇拜的语句(甚至大部分都是拷贝),而对于自身的纯感官的反应和直接的思考,几乎没有表达,好像大家都害怕自己说错露怯了一样,殊不知,对于作品的理解越是有多方面多方位的探讨,作品和艺术概念才会有新的进展。所以我打算直接了解艺术,也许可以通过艺术可以更深的了解摄影呢!当然,最主要还是从摄影艺术的角度,而不是从纯拍照的角度。
不过当想要找这么一个人作为入口,着手去了解的时候,才发现实在是有点难,不知道从何入手,于是打算随机挑选一位,就从《今日摄影》开始吧!从第一页开始!于是打开《今日摄影》,就看到了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里面取了几张他的作品(和摄影有点关系),然后分析了这件作品的绘画和摄影的关系,觉得很是有趣。
阅读是了解艺术的第一步,看了《今日摄影》对于罗伯特·劳森伯格的解释后,我的感觉是似懂非懂(笑),作为程序员的我,自然是想要知道其中我不懂但可以了解的地方,于是搜了一下罗伯特·劳森伯格的纪录片、作品、书籍和一些艺术评论,竟然很快的被罗伯特·劳森伯格的艺术作品和概念以及原始的艺术动力给捕获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艺术是一件真真好的事情啊,笑)
罗伯特·劳森伯格(1925年10月22日-2008年5月12日)是美国画家和平面艺术家,他的早期作品预示了波普艺术运动的到来。劳森伯格以其创作的“混合物”(Combines,1954年至1964年)而闻名,这是一组艺术作品,将日常物品作为艺术材料并模糊了绘画与雕塑之间的界限。他既是画家又是雕塑家,同时也涉足摄影、版画、造纸和表演等领域。
在近60年的艺术生涯中,劳森伯格获得了众多荣誉奖项。其中最著名的包括1964年第32届威尼斯双年展的绘画国际大奖和1993年的国家艺术奖章。
劳森伯格生活和工作在纽约市和佛罗里达州卡普蒂瓦岛,直至他于2008年5月12日去世。
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同样,我对于作品的理解也是有偏颇的,作为艺术爱好者来说,我的观点在艺术史上也不一定正确,但我还是希望能够表达。所以我只能尽量主观的表达我在观看时的第一印象。
三维的物品和平面的物品组成了荒诞的整体,画面中的人物绘画贴象与柜子形成了若有若无的感觉。我的第一感觉是不明白,然后逐渐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即便大部分时候我只能提出问题但不能回答,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这种脑内剧场的感觉),为什么右上角的人是遮着自己的脸的,那个人和左下的看似风流的人是一个人吗?这些人是一个家人吗?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些照片是从哪里来的,他们中间记录的人在作品发表当时,生活是怎样的?
这个作品,整体看上去好像是在旧橱柜或者书柜上,存在着人们曾经贴着的生活小象。这些小象,像是从生活中抽离的某个部分,如此虚幻又如此真实。虚幻的是,贴在物品上的人也许存在但更可能是不存在了,但他们存在的证明确确实实存在于此,又极为真实。右下的鸡和整个装置真真实实的摆在眼前,可以触摸,但是显得那么荒诞,充满不确定,让人有略显恐惧的感觉,调动了某种潜意识的对于存在与不存在的恐惧感。
人类(也许只是我)似乎天生对不符合逻辑的事物怀有恐惧感。
同样是「组合」的作品,这一个关于 物品/物体(说实话我不知道怎么表达)的组合给我的感觉更亲切,不像上面的作品那么难懂。在视觉效果上,这个作品就是好看的,颜色温暖而健康,存在某种自然的次序,显得安全。它不是无序的、压迫的、迷惑的。同样它又散发着迷幻的感觉,让人着迷。
两个时钟是如此真实,而背景,却是虚假的存在。真实的物体在人造的虚假的表面上的呈现,让人怀疑。同样,「时间」的概念,即是真实存在的,而其本身也带着虚幻的属性,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却又触摸不到这种动态,想要伸手触摸,却触摸不到。我必须得说,看这个作品的时候,我真的很有用手摸一摸画面中的颜色的冲动!给人很直观的对于真实和虚拟的结合的思考。而中间的旧物,家具等物品,又和时间息息相关。(同样,在我的内心,我觉得时间是带有颜色的,或者说,时间和回忆有关,回忆带着颜色,所以时间也带着颜色)。
罗伯特·劳森伯格(Milton Ernest Rauschenberg)出生于德克萨斯州波特阿瑟市,父母是父亲欧内斯特·R·劳森伯格和母亲多拉·卡罗琳娜·马特森。他的父亲是德国和切罗基族裔,母亲是荷兰裔。他的父亲在Gulf States Utilities(一家电力公司)工作,他的父母都是基要派基督徒。他还有一个名叫珍妮特·贝涅奥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