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de> 📎 在为大学申请努力了近半年以后,我决定短时间内不去上学了,至少今年不去。花了那么大力气,为什么不去了呢?可能有人会问。

大学申请暴露出了我个人成长课业中未完全解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我最原始的自我评断有关。我因此想要借着写作去梳理和回顾我的整个申请历程,更重要的是记录下我对于美本申请、读大学的意义、学历崇拜以及前述问题的思考。

本文为大学申请系列的第二篇,有关我对选国家和选校的思考。诚实地说,它们大部分由我的失败经验组成,但也有一些我在此次申请季中没用上的资讯。

该系列内容可能涵盖:

下文包含:

背景信息

罗列下我的申请背景,以供参考。

**教育背景:**非国际学校,非公立学校,未持有国内高中毕业证。国内小微创新教育毕业,准备申请时已毕业2年。

我的教育背景比较特别,不多赘述,不了解但感兴趣的朋友可阅读此文:

15-20岁 | 好奇间隔年成长计划招募 | 好奇学习社区

**原预计入读时间:**23 fall(今年秋季)

**申请准备时间:**22年9月至23年1月中旬(部分学校申请截止时间在11月与12月)

**申请学校:**美国四年制本科大学

**标化成绩:**DET(Duolingo English Test): 120,GPA 3.73 (4),无AP/SAT/GED/高考成绩

**活动列表:**无学术竞赛,无商赛辩论,有实习经历、工作经历、校内活动与公益、校外个人兴趣与项目

**申请专业:**心理学(Psychology);新闻/传媒(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总的来说,我的申请背景与国内传统国际生在美本申请体系中呈现出的常规申请形象毫不搭边。这种非常规是把双刃剑,它可以让我显得十分特别,但太过奇葩与太多不熟悉的context也可能成为招生官眼中的危险因素。

01 你有多少钱?选择大学的第一个问题

“我想不通,你为什么要挑那些精英白人学校呢?上这些学校的基本都是当地的中产白人家庭小孩,从小读私校出来的。”一位朋友在得知我的部分选校结果后,发出了这样一句感叹。